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六十四回 邊軍之變(2/3)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6798更新時間:2020-08-30 13:27:00

    遠征在外,主將遇刺,中毒昏厥,這對一支軍隊而言意味著什麽不消多。偏生這場刺殺還發生在普通營區,而慌亂於李成遇刺的親兵們,沒心思也沒能力做到立即封口,於是,當吳立聞訊後急急接手軍務之時,消息已如長了翅膀一樣在軍營中傳開,這還得了,別明日繼續攻城,能不炸營就算邊軍訓練有素了。

    更糟糕的是,那名刺殺李成的卒,正是隸屬吳立的中護軍,盡管高層中誰都知道吳立是李氏父子的絕對心腹,李成更在危難時刻將大軍交給吳立掌管,但是,軍隊各部間的競爭鬥氣素來不缺,有了刺客隸屬吳立所部這一由頭,一應軍將對吳立的指揮可不太買賬。

    連夜的緊急軍議上,一幹軍將各有心思,各有主張。對於吳立這個多謀卻寡決的臨時主將,陽奉陰違都是好的,甚至不乏有他部軍將指桑罵槐,要求徹查吳立麾下的大軍官,就差指著鼻子懷疑吳立了。結果,除了嚴密保護並全力救治李成,遣信使急報襄平之類的必然之事,諸將扯了半,對於下一步的大軍動向毫無結果,隻能是以不變應萬變。

    沒有最糟,隻有更糟,第二日,正當營中兵將紛紛議論誰是主謀,且不少謠言都在有意無意指向吳立的時候,大營之外,來了上萬服飾雜亂的草原牧騎,呼嘯半之後,悠悠然進入了肥如城。不消,這些都是段氏鮮卑臨時拚湊的牧騎,戰力雖然不強,但有他們的存在,邊軍大營即便難以告破,可攻克肥如城卻已基本無望。

    非但如此,用腳跟想想,段氏鮮卑的主力猶隨王浚主力位於河北,此時尚能前來的援軍,隻能是本該由慕容鮮卑牽製的那一萬人。也即是,慕容鮮卑出了問題,對遼東邊軍來了次上房拆梯。那麽,即便邊軍意欲撤退,慕容鮮卑會否半途攔截,與段氏鮮卑聯手,前後夾擊除掉這股遼東邊軍的主力?退路,遠征在外的邊軍繼奪城無望之後,竟連退路也出了嚴重問題!

    進而無望,退也凶險,兩難之境,西征邊軍的局勢簡直急轉直下,一日便至穀底。然而,穀底之下還有深淵,在又一個白日的軍議爭吵無果之後,當夜四更,部分軍將拉著近兩千嫡係軍兵,竟然突發占據了緊挨軍營南方的碼頭,奪取了泊於海岸的所有海船,進而揚帆離岸。

    來這支船隊最大承載量僅隻兩千多人,無法用於大軍撤離,卻可留作傷亡慘重後的最後退路,也是大軍橫渡郎水、遼河所必備,更重要的是,船隊本為攜帶糧草輜重而設,大批軍糧仍在船中,岸上大營僅有三日之糧。這幫逃軍奪船而走,不啻將剩餘七千多邊軍袍澤徹底踹入了深淵。而當吳立等其他軍將聞訊急急趕來之際,這群邊軍逃軍已經施施然立於甲板,隔水對視著岸上一眾陷入絕望的昔日同袍。

    帶著一臉愧意,旗艦船頭,炬火之下,逃軍為首的北軍主將孫慕躲在盾陣之後,揚聲喝道:“岸上的諸位弟兄,非是我等不仁,實是李氏父子一意孤行,竟欲蚍蜉撼樹,征討幽州,此乃取死之道。我等在遼東皆有家牽絆,卻不能隨他們一道走向毀滅。諸位且聽在下一言,隻需摒棄李氏父子,或轉投龐本太守,或轉投幽州,仍可保全有用之身,我等日後或許還可相聚暢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