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七十六回 中原危機(2/3)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6830更新時間:2020-08-30 13:27:13

    不止於此,豫州荊州這兩個移民輸出大戶兼苦主,乃至同樣代表司州苦主的晉廷諸公們,此刻皆瞪大眼睛啞然噤聲,那些名士賢達們對華興府的慷慨指斥更是絕跡。畢竟,拳頭才是硬道理,士林施壓既已不好使,誰都不敢再行刺激血旗軍,惹毛了別個不光要移民,而是要打內戰咋辦?嘿,若將勤王之師逼成了董卓進京,不管日後能否收拾亂子,估計都跟他們這幫現任當權者無關了啊...

    十一月二十五,就在中原氣氛極度凝滯之際,一份來自安海大將軍紀某饒奏折,冠以《安內三策》,姍姍來遲的上達聽,同時也在有心饒故意宣傳下迅速廣傳民間。《安內三策》中,紀某人大談攘外必先安內,治亂必先治民,所謂亂世生流民,流民擾亂世,必須控製流民,保證百姓安居樂業,從而遏製魏複、汲桑之類叛軍的生存土壤,才好集中力量一致對外,這也是血旗軍被迫增兵中原的根本原因。

    以大晉忠臣老成謀國之姿,紀某人提出治民三策如下:第一策,抵製內戰,非勾結外胡,非謀朝篡位,大晉各方不得動兵互攻,否則下共擊之;第二策,官府輕徭薄賦,嚴明法紀,豪強減租減息,體恤民生,杜絕本地百姓轉為新的流民;第三策,大力安置外地流人,使其安居樂業,倘若地方力有不歹,可由華興府遷至海外安生,而流人於海外墾荒收獲,稅賦可以回補晉境,緩解錢糧壓力,變亂為財!

    這一份奏折,頓令中原地區的緊張氣氛為之一緩,也給晉廷諸公與地方大員們遞上了一個體麵收場的台階。畢竟,《安內三策》本身是好的,絕對順應人心,難以指責,表麵道理上諸方都可以接受,一場突如其來的中原危機或將就此和氣化解。

    於是,晉廷就此作出了積極反應,在華興府駐京使節童崖的懇請與陪同下,東海王派出了麾下要員前往血旗軍伊缺大營,以與血旗軍督帥祖逖商討細節。出使者正是劉琨的兄長劉輿,憑其與祖逖的私交莫逆,也可見司馬越此番的誠意之足...

    伊缺大營,背倚青山,側憑伊水,扼守山缺,把控著洛陽南下荊州南洋與豫州弋陽的主要通道。這一日,夕陽殘紅,寒風瑟瑟,枯葉蕭蕭,南下伊缺的官道上,緩緩駛來一隊人馬,越過避至道旁的流民,直奔大營而來。

    這彪人馬中間,是一輛頗為寬大的馬車,某一刻,車廂窗簾拉開,露出一張中年饒麵龐,瘦削蒼白,難掩疲憊,鬢發間更有縷縷白霜,正是劉輿。或因經不得風,他旋即一陣劇烈咳嗽,待得喘息稍定,這才手指道旁三五成群的流民百姓,搖頭苦笑道:“竟連京畿百姓都如此攜家帶口的投奔血旗軍,移民海外,朝廷失職,我等無能啊!”

    “劉公萬莫自責,災兵禍,年年欠收,流人更是成千上萬,您縱是鞠躬盡瘁,卻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若論為政勤勉,不朝廷上下,便是童某也知首推劉公。這等慘淡光景,理當負咎者大有人在,怎可歸罪劉公您啊。”車廂之內,一個年輕的聲音傳出,滿是真誠,出言者正是與劉輿同來的華興府駐京使節童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