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零八回 治理黃河(2/2)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3016更新時間:2020-11-09 17:33:41

    那中年文士倒是更善於實務,張口便道:“大王有所不知,那些低窪之處,原本皆為蓬澤湖區的邊緣,大河在此略有轉向,泥沙更易沉積,天長日久,湖床上台,這些區域便成為陸地。因河泥肥沃,糧產甚高,便被墾為農田。雖有危險,但利益使然。”

    這名中年文士名為傅暢,字世道,雍州北地人士,為血旗軍在襄國收降的漢人高官。其父傅祗曾官至西晉司徒,一度治水,修建了澤被百姓的沈萊堰。石勒寇掠中原之際,偶然擄得傅暢一家,欣賞其人才德,一度委以右司馬要職。正史中,其人與清河崔悅、穎川荀綽、河東裴憲等人雖淪陷從賊,俱顯赫於石氏,卻常以為辱,頗有點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史評,至少,傅暢的兒子後來是逃歸了東晉。

    聞得傅暢解釋,紀澤不由皺眉凝思,片刻後問道:“若某所料不差,這蓬澤每逢河水高起,當有蓄洪減峰之效,如是修壩攔湖,久而久之,豈非無湖蓄洪,令得洪峰愈猛,河患愈甚?曆朝有識之士,難道就不曾上書言阻嗎?”

    “有識之士自然有的,先漢迄今,屢有朝臣上書言請疏通河道,並廢止修壩侵占河道與沿河湖澤,怎奈治河靡費甚巨,河澤變田又非肉眼可見,長治難矣。”麵顯苦笑,中年文士搖頭道,“尤其在地方,平添沃野良田,於官府,於大族,於庶民百姓,皆乃福音,是以地方上對此更不上心,隻管自家修高堤壩,嚴防死守,管他洪水滔天,去禍害下遊誰家?”

    呃,紀澤啞然,這一現象倒是頗似走後門。誰都知道走後門是個破壞公平的惡習,與整體社會乃至回饋到自身長遠,皆有害無益,偏生每個人又希望自家能夠走後門,壓周邊一頭,優先得到現實好處,甚至以之為榮,自詡為有本領。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