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一十四回 整頓之策(1/3)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6736更新時間:2020-11-18 16:30:46

    時至東漢,朔方幾已落入胡人之手,名存實亡,朝廷無心也無力奪回,遂廢除朔方部,卻又擔不起疆域由十三部縮為十二部的失土罵名,故而將洛陽京畿一帶改稱為司隸部,其與交址部,或稱司州與交州,加上固有的其餘十一州,也即東漢十三州。

    漢末三國,各國紛紛增設郡縣以封酬股肱,待得西晉一統,晉武帝滅吳之後,已有郡國一百七十三,晉武帝新立梁、秦、寧、平四州,仍沿用東吳所立之廣州,凡十九州,司、冀、兗、豫、荊、徐、揚、青、幽、平、並、雍、涼、秦、梁、益、寧、交、廣州。後又陸續拆分增加了湘州與江州,合西晉二十一州。

    真正將“州”搞爛了的是東晉南北朝,也即五胡亂華十六國時期。那時皇帝和國家不要太多,大家都希望代表華夏正統,至少地盤名稱上絕不能丟份,於是,幾個國家可能同時都設有青州,都設有豫州...

    怎奈搶地盤並不容易,故而各國隻得在有限地盤內再度拆分。以東晉為最,那時東晉朝廷苟安江南,無心也無力北伐,為了安慰“永嘉南渡”的北方士民,特別流行畫餅充饑,喬置北方失土的某某郡某某州。說白了,更多還是為了好大喜功,以及給從龍之臣增加崗位發福利。

    待得南北朝統一為隋唐,那麽多亂七八糟的國家成了一個,可那麽多州都已經設了,百姓也叫習慣了,利益階層更是根深蒂固了,得,既已叫州的地區那就繼續叫州吧,數量上百又有何妨,州刺史那就還叫刺史吧,左右大家一齊掉價,誰都沒話說。

    由是,州由西晉的二十一個,曆經兩三百年幾十個國家的輪替增設,也就變為了唐朝的數百個,算是徹底降格為“郡”。而原本的“州”一級別,則被“道”所取代。

    至於“郡”這個字,自唐之後便在漢家實際的行政劃分中消亡。不過,“郡”這個字,卻被朝鮮諸國與倭國繼續沿用,不無雷同的趨勢下,這個“郡”字被他們越用越爛,後來幾乎等同於“縣”甚至“鄉”了。

    再說由唐至宋,有五代十國居中一倒騰,州就更多了,基本也就等同了後世的“市”,刺史也徹底改為了知州。就此,州所代表的行政級別也基本定格,實在也是有“縣”這一行政級別在下麵托底,“州”真的降無可降,爛無可爛了。而漢晉時“州”這一行政級別,也即唐朝的“道”,宋朝則成了“路”,元朝迄今則成了“省”。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再經元明清三代,不少縣一級的地盤也開始被稱作某某州,恰似後世的所謂縣級市,這隻能令人感慨,人類對效仿、降格、貶低乃至搞臭高大上的事物,為啥就那麽的孜孜不倦呢。譬如,博士,公子,大人,先生...

    得,書歸歪傳,全新製度的華國自然無需考慮封國與官位之類的曆史遺留問題,徒增無謂的行政消耗。或合並或轉屬,在錢鳳牽頭下,華國兼顧地形、麵積與人口等因素,將既有占領區劃分為幽、冀、司三州,每州七或八郡,每郡四至六縣,合計二十二郡九十八縣,足足縮減了四成的政區設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