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章 後宮生變(2/5)

作者:蔣勝男字數:18712更新時間:2021-04-19 22:19:18

    趙恒哈地一聲笑了出來,笑了兩聲便停下來歎道:“你這笑話初聽雖是可笑,細細品來,竟是可畏得很。若官吏們如此層層盤剝,當真一個農夫進獻了五隻鳳凰蛋隻換得一塊石頭疙瘩,這社稷江山,還能坐得穩嗎?”

    劉娥肅然道:“官家減輕賦稅,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以臣妾從前在民間所知,太祖太宗皇帝時,也曾經多次宣布減輕賦稅。隻是若此事執行得不力,許多地方官吏陽奉陰違層層盤剝,則朝庭的一番美意,也不過是落入了他們的腰包之中,對於百姓來說,並未得到好處。我大宋朝庭的官員,自然多是賢能,但凡地方上有些微蠹吏,則不免朝庭賞下的金元寶,到了百姓手上隻剩下石頭疙瘩了。於朝庭來說,這般蠹吏隻不過是少數,於當地百姓來說,這些人則是代表了整個朝庭!”

    趙恒臉色肅穆,好一會兒才道:“整頓吏治,確是一件大事。本朝原自亂世中建立,為了吸納人才,便要厚待官吏。這吏治不治,固然不成,若是動得厲害了,地方上立刻就不穩。鹹平四年,為著冗兵冗吏過多,朕一次就裁撤了十九萬五千八百多無用的冗吏,至今地方上元氣還不曾恢複過來呢。”

    劉娥笑道:“是啊,隻為那幾次北伐為了征兵征糧征餉,任用了許多官吏。鹹平四次那次官家一道鐵旨,裁撤了近二十萬的冗吏,何等果斷,臣妾至今記憶猶新。治大國若烹小鮮,如今這地方上的官吏,短期內自是不宜再動。金元寶變成石頭疙瘩,隻為天子的號令,未能讓地方百姓知曉,而地方百姓上繳多少,京城中也不清楚。臣妾的淺見是,朝庭可以派出使者,到各州府去曉諭百姓,朝庭已經免去積欠的賦稅,同時亦可監督和了解百姓到底有沒有從朝庭的恩旨中得到實惠。這樣一來,則地方的蠹吏就無法再行欺上瞞下了!”

    趙恒點了點頭道:“難得你如此處處為民著想,占城稻、修水利都是你提出的建言,於天下百姓實在受益不少。”

    劉娥笑道:“妾身原是平民出身,若非官家垂愛,我此刻與他們何異呢!”

    趙恒歎道:“話雖如此,這天底下有多少人,一朝得誌便忘記了根本呢!”

    當晚這番話畢,過得數日,趙恒便派出數十名使者,到各州各府去張貼朝庭免欠賦的號令,此一番由朝庭親自派員下去監督,果然收效甚好,百姓實實在在地得到了朝庭的恩惠。

    事實上朝庭這帳麵上的欠稅數,因為年歲長久越欠越多,若遇上民災荒年,當時百姓早逃個精光,哪裏收得上來,有許多便成了死帳。現在大赦令一頒布。許多逃稅去了外地流亡的農民,便都陸續回家,開墾耕地。到了年底,戶部得報的百姓戶數開墾數與賦稅反而比往年增長了許多。

    修玉清昭應宮,對外的名義是宣揚為皇帝求子。最後,卻也漸漸成了趙恒的心事。這“求子”二字,也不知道何時是何人先提起,但是卻隔三岔五,就有人在趙恒耳邊提起,時候久了,不能不影響到趙恒的心態。

    大約是在沈氏進宮一年多以後,劉娥發現有些異樣。趙恒一直以來與她親密無間,縱然後宮妃嬪再多,他也不過應付一二,大部份時間還是宿在她這裏。但是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起,趙恒好像好幾次都因為朝政繁忙而沒有回來。

    夫妻之間若是極親密的,有任何變化,隻要留意,就會有蛛絲馬跡留下。劉娥覺出異樣來,也不說什麽,隻叫雷允恭細去打聽。過了數日,果然打聽了出來。卻是趙恒這幾日,以朝政繁忙為由沒有回嘉慶殿,但卻臨幸了沈才人。

    那沈才人閨名令儀,今年才十五歲,正是青春年少,意氣飛揚之時。之前的那場立後風波,沈才人作為當事人,自然也是清楚內情的,她懷著當皇後的心進宮,就不會有屈人之下的心。隻是如今她也不過是區區才人,當務之急,自然是獲得皇帝的喜歡。

    隻是她進宮數月,皇帝不過偶來看了幾次,卻隻有剛進來頭幾日有所臨幸,此後頂多賞賜些東西,卻沒有多加關注。讓她不由心中有些焦急。思來想去,不免疑心到劉德妃身上去。想著必是她忌憚自己,因此才阻止皇帝看到她。

    但是以她懷著要當中宮皇後的野望,怎麽也不可能學徐氏與小陳氏那般經常去花園或者別的妃嬪處希望能遇見皇帝。這樣的話,縱然得了寵幸,隻怕要在將來的名聲上留下汙點。

    因著宮中之前出過一位陳貴妃,雖然她人已經不在了,但宮中還是有些避忌,就稱呼現在的這個陳氏為小陳氏或者小陳娘子。小陳氏聽了這事,還在她麵前抱怨過一陣。但也恰恰是這件事,提醒了沈才人,讓她看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那位傳說中的陳貴妃雖然早夭,但位份猶在如今得寵的德妃之上,據說她是因為愛書成癡,經常在秘閣看書,以致於秘閣不小心走火的時候還未發覺,不小心被火燒傷,以至於香消玉殞。皇帝為了救她性命,在她傷重時特意封為貴妃,還是沒能夠保住她的性命。

    沈才人雖然覺得這位陳貴妃未免太傻,失去了天大的福份,但也給她一個啟發。更何況她也打聽過,如今宮中內宦之首劉承規,就是個愛書之人,據說陳貴妃能得寵,也與他在皇帝跟前引薦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