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 封妃之議(1/5)

作者:蔣勝男字數:18258更新時間:2021-04-19 22:21:35

    不提楊媛迷茫,兩人說了一會兒後,見雨色漸停。劉娥抬頭看了看窗外,歎道:“這天也真是的,昨天剛晴了一天,看這天色,明後日必還有雨。這樣的下雨天,咱們倒也罷了,那些住低窪地的貧民,可就把家都給衝了。”

    趙恒歎道:“何止呢,城外的汴河水漲,若是雨一大就容易衝壞田園莊稼。年年修,年年積淤泛濫,京城中養兵馬數十萬,居民百萬家,天下漕運都要從此河中來,此河卻是最令朕頭疼不過了。”

    劉娥道:“我也聽說過每年的十月河水枯幹時,都會關了運河來清淤,為何還會年年積淤,莫非是清理得不夠,沒有一個限定!”

    趙恒道:“這河水清淤到幾尺,卻是無法限定。這一層層都有敷衍了事之人,先皇當年曾經為督辦此事,還親自跳進都是泥水的汴河中,以曉喻群臣,也不過是好得幾年罷了,時間一長,照樣憊賴起來!”

    劉娥微笑道:“這有何難!”

    趙恒笑了:“小娥說得好生輕鬆,幾十年的痼疾了,朝臣們都沒議出一個真正有效的辦法來!”

    劉娥道:“臣妾記得小時候在都江堰邊,聽老人們傳說,打從李冰治河開始,就在河底下埋下三個石人做為水則,水漲過石人脖部,就該提早開閘放水,免得洪水泛濫。水底下又有石板,水枯時清理河道,必要挖到露出石板,才算合格。”

    趙恒重重地一擊書案,喜道:“正是,如此一來,便可解決汴河的難題了!”

    劉娥顰眉道:“臣妾隻是不明白,都江堰治河之法,已經上千年了,何以汴河治水,竟不知其法?”

    趙恒點頭道:“皆是因為曆代戰亂的緣故,許多民間的好法子沒有傳下來。都江堰治河之法雖好,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消息不通,也是一個原因。”

    劉娥道:“既如此,官家何不下旨,令各地地方官吏,搜集灌溉農田的好法子,上呈朝廷,再由工部審定,頒行天下。豈不是能讓天下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得沐皇恩。”

    趙恒大喜,拉住了劉娥道:“看來朕從今以後,都不必去勤政殿召群臣們議事了,隻需要拉著你議事便成了!”

    劉娥嬌嗔著掙開手道:“官家說什麽,咱們開開玩笑罷了,倒沒得教楊家妹妹笑話!”

    他二人機鋒對答,楊媛不懂政務,饒是她素來伶俐,卻也聽得雲裏霧裏的,站在一邊卻是插不上話來。此時聽劉娥說到她,忙笑道:“原是我不該站來的,倒沒得做了一支大蠟燭。”

    劉娥撲嗤一笑:“好了好了,咱們不說這麽沒趣的話了,挑些別的話兒說說罷。媛妹好意來看我,倒把你擱一邊兒了。”

    三人坐下來,挑了些有趣兒的話說說笑笑,不覺竟是到了黃昏,但見著一輪紅日如火,慢慢地西斜。這雨停停下下,連著十餘日都不見晴,倒覺得今日的落日格外好看。

    劉娥挽留著楊媛用晚膳,楊媛心中感激,知道是劉娥憐她多年空房寂寞,教她有機會得近聖顏。雖然隻是陪著說說話兒,她卻是自襄王府開始,便從未有機會能與趙恒似今天這般能坐到一起說話。

    楊媛一直呆到晚膳開始,見宮女們先是送上三隻玉碗,碗內隻盛了白飯,竟是無菜無肴。楊媛看著這碗白飯,竟不知道是不是可吃的。卻見趙恒與劉娥不以為意,先捧碗一粒粒地吃進去,竟是細細地品味。

    楊媛正自駭異,卻見劉娥同她笑道:“媛妹嚐嚐今日這米飯,可有什麽不同嗎?”

    楊媛知道必有用意,忙學著她的樣子也撥入一口,細細品嚐了一下,笑道:“姐姐,我竟不曉得時下要艱難節省如此,宮裏頭連一道菜都上不起了。連這米飯,都還不及我素日吃的香滑。”

    劉娥笑推趙恒道:“這是今日官家帶來的,你且問他去。”

    趙恒笑道:“你哪裏知道,這東西比你們素日吃的禦梗香米貴重得多了。卻不是咱們中原的東西,倒是從千山萬山外的安南國進貢的占城稻米。”

    楊媛哦了一聲道:“原來是打外國來的稻米,倒是怪稀罕的。”

    劉娥捧起碗,又嚐了一口,神情莊重:“倘若隻是一樣遠道來的稀罕東西,倒不值得特地品嚐這個。”

    趙恒點了點頭道:“正是,這占城稻咱們吃來口味雖糙,卻是有一樣頂稀罕處,它是一年兩熟的。你們想想看,倘若這種稻米,能夠在咱們大宋境內到處種上的話,那該如何?”

    楊媛出身貴家,一時倒未回過味兒來。劉娥凝視著手中的碗,緩緩地道:“那就是大宋的萬年江山啊。漢亡於黃巾之亂,唐覆於黃巢造反,便連前幾年的蜀中李順之亂,也都是因為饑民暴亂的緣故。倘若這天下都種了占城稻,百姓們的一年能收上兩次稻米,則不是孔夫子說的‘三年之內可以無饑饉矣’,而是百千年都可以無饑饉了。”

    楊媛喜道:“唉呀,這可真是比珍珠還要金貴了。既有如此好事,官家何不下旨,令各州府都種上這種占城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