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四章計劃趕不上變化(2/4)

作者:烈鷹少校字數:15718更新時間:2019-04-12 23:59:46

    “一樣都沒拿出來?”

    “撤離的時候我明明要求了把設備都帶走,但是你們負責撤離的人沒一個聽我的,什麽優先撤離人員,物資不重要,最後把我們所有的設備都扔在那裏了。”

    沙迪娜一臉不滿,旁敲側擊的反應著自己地位的“下降”,畢竟自從和國內的聯係中斷後,幾屆領導人的精力都放在民生工程和反分裂教育上,對於她這個科技大拿自然沒有之前那麽上心。實際上啟城撤離的時候因為過於倉促,運量有限,所以隻能考慮優先送人。

    “那麽那些設備重新製造需要多久?”孟學功急忙問道。

    “那些都不是什麽量產設備,而且相當一部分配件,需要啟城的工業區生產支持。完成最短的一件設備從生產到調試需要……1年左右吧,當然,並不是累加年限,而是同時生產,全部設備完工完成調試大約-5年左右。”

    沙迪娜給了個明確的年限,隻是顯然這個數字不是這些高層們可以接受的。

    “那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把時間武器重組。”沙迪娜提出了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時間武器由於應用比較多,所以每一個配件在尖端科技研究所都有備用的,隻要把最關鍵的‘諸神遺物’拿回來,我們就可以在一時間完成組裝,然後投入使用。而且相比其他理論上的方法,這個方案的可行性是最高的。”

    聽完她的陳述,司令員蔣華頓時一拍大腿:“這個方案可以,周重煙所部在從啟城撤離前,找到了風號的殘骸,並且將其完全運了出來,那些‘諸神的遺物’應該也在其中。”

    眾人也異常興奮,立即開始調查。然而部隊經過全麵查找後才發現,蔣華回收的“諸神遺物”隻有9塊,距離時間武器的需求少了整整三塊——在特種部隊再次進入啟城的墜機區域偵查後,依然一無所獲。刨除蔡智俊拿走的那塊後,剩下的兩塊推測最大的可能,是被葉英的人拿走了……

    於是在數的折騰後,這個計劃隻能暫告擱淺,眾人的希望再次寄托到了電磁炮重啟的計劃上,不管怎麽,這個計劃是耗時最短,可行性最強的計劃。對此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信心十足。

    由於工業資料齊備,那些失陷在啟城的工廠的替代版立即開工,以海藍港為核心重新修建這些工業生產區,很多從啟城撤離的人員紛紛加入生產之中。而在北府要塞,另外三條空中戰艦的維護和武裝工作已經開展,整個計劃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

    同時,由於城市空餘率很大,以及兩條空中戰艦加入了運輸的隊伍。再加上各地政府機構的有效安置,因此那些從啟城撤離的市民很快就在其他城市開始了正常生活,沒有造成什麽不好的影響。

    “個月之內,我們要讓一切都恢複正常。”

    看到行動如此迅速,丁烈成充滿自信的下定了決心。

    然而,無論這樣的前期籌備如何,都不能確保起到作用。就像《蔣介石日記》記載的從191年起抗日備戰,計劃武裝幾十個德械師之類的就能打敗對手的鬼話有用一樣。你備戰,敵人不可能眼巴巴看著你備戰而無所作為。他們會幹擾你,甚至也會自己加速備戰,甚至效率還遠在你之上。於是在這邊的“備戰下”,到了197年,日軍兵力比191年擴大了倍,坦克和飛機分別擴大了0倍和10倍。而國軍除了個德械師的增加,本質上沒有什麽太大變化,甚至在德國切斷援助後,這些德械裝備得不到補充……

    與此同時  啟城結界內  浮空要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