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518拆遷見聞(1/3)

作者:山間老寺字數:6302更新時間:2018-10-15 00:13:23

    數百年過去,昔日的一個小小驛站,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村落,村子的名字就叫二十裏鋪村,而伴隨著青陽城區的改造擴建,這個村子也升格為社區,從此有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二十裏鋪社區。

    宋朝陽一邊走,一邊向李明詢問了解二十裏鋪社區的拆遷改造工程情況。

    李明預先已經做了功課,因此現在是對答如流:“……原計劃拆遷三百三十戶,現在已經拆遷一百戶,拆遷的一百戶已經全部做好安置工作,過渡期內每戶按每年每平米五元的價格給予安置費……拆遷改造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幾個,一是拆遷難度大,如大量拆遷戶為了獲取更多的補償款,在自家房院私搭亂建,加蓋二層甚至是三層小樓現象非常嚴重。又如安置費補貼太低,每戶每年也就是拿一兩千塊錢,而附近的房租已經漲到一千左右每月,拆遷戶根本就租不起房,也就導致不願意拆遷;二是回遷樓嚴重超期,這一點是因第一點以及相關審批手續較慢引發的,拆遷戶們擔心不能按時回遷入新房,所以也就不願意拆遷;三是……”

    宋朝陽聽得時而點頭,時而皺眉,時而欲言又止,但始終沒做出什麽評論。

    李睿跟在二人身後,仔細聆聽李明的介紹,對於城中村拆遷改造工程的細節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越是親身踐行越能學到東西。

    三人腳步飛快,很快來到了二十裏鋪社區入口,也就是以前進村的村口。在這裏,可以望見,靠近路邊的好多房院都已經拆遷清除一空,還有的地方正在拆遷,各種大型機械設備正在轟隆隆的加緊施工,也有拆遷較早的地方已經開始為回遷新房打造地基,正是典型的城中村拆改工地場麵;往社區深處望,能看到一排排的胡同與典型的農家院,延伸出去好幾裏地,那都是還未被拆遷的地方。

    李明停下來詢問宋朝陽的意思:“書記,咱們往裏轉轉?”宋朝陽道:“當然。”說完當先沿路往裏走去。

    三人沿著進入社區的主幹道走了百十米,已經到了未被拆遷的地段,從這裏往南,都是完好無損的農家院落,拆遷的氣氛還沒傳染到這裏。生活在這裏的居民們要麽在街道上穿行,要麽在胡同口聊天,要麽在自家小院裏忙生活,一派平凡而又自然的生活節奏。

    李明邊走邊抬手指點,道:“書記,您看,這邊這些農家院,基本都在房頂上加蓋了二層小樓,有的是真正蓋起了二層樓,用的是磚石水泥,有的圖省事,就隻是用塑鋼板搭起來一個二樓架子,根本不能住人,可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想多要幾十平米的補償款,或者多分一套樓房,咱們當然是不答應了。”

    宋朝陽與李睿不用他手指,也已經看到了,道路左右兩邊的農家院裏,果然都矗立著二層小樓,不過那些所謂的二樓,大多數都是像李明剛說的那樣,是用塑鋼板搭起來的樓架子,根本就不能算是二樓。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情景不是一處兩處,打眼往南望,基本都是這個樣子,鮮少有誰家沒有“二層小樓”的,更有甚者,還搭起了三層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