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84章打預防針(2/3)

作者:小楊剛字數:6054更新時間:2020-04-03 03:19:04

    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那麽大的市場規模,總會有那麽一部分人,它就是喜歡看一些大眾不喜歡,不賣座的電影。

    市場規模大,包容性就強,導演和明星以及投資方的壓力風險就越。

    損失了,你導演失敗幾次,隻要拍出來的電影不是所有人都抵製的垃圾,那麽總會有投資方願意上門找你。

    至於明星,爛片多沒關係,隻要情商高點,沒事多參加一些曝光率高的綜藝節目,維持好自身熱度,就算那掉下十八線,你也可以賣賣情懷。

    市場規模大,能夠操作的東西就越多,所以後世內陸那些過氣的明星導演,晚年日子過的再淒涼也不會淒涼到香江那些藝人導演那種程度。

    到底,市場才是王道,隻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才能容納各種類型題材的電影。

    而隨著楊辰產業不斷擴張,電影院線作為最主要的輸出渠道,也隨之在東南亞地區展開。

    隨著院線的擴張,將來香江電影勢必能夠擁有更大的市場,曾經邵氏憑著它在東南亞擁有數量眾多的電影院線優勢,讓邵老板成為亞洲影響力最大的傳媒大亨。

    現在邵氏沒落了,嘉禾雖然先後有雙龍(李曉龍、程龍)撐場,但是嘉禾先底蘊不足,嘉禾旗下的院線都是東拚西湊起來的,在香江地界上還有點實力,出了香江就隻能依靠電影好壞,來吸引其他合作方。

    而邵氏不同,因為邵老板早年就是在東南亞幹電影起家的,手上院線遍及東南亞地區,無論拍出來的電影好不好看,憑著院線數量,就能彌補與嘉禾的差距。

    後世邵氏電影之所以關門,不是因為邵氏電影虧了多少錢,而是邵老板自己老了,精力不比年輕的時候,再加上後期又一門心思經營電視台,所以才致使香江電影最後一張底牌被抽走。

    沒有了邵氏電影旗下院線,後來東南亞各國在限製香江電影輸入之後,就徹底涼涼了,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

    後世老王都知道,想要讓中國電影走出去,除了依靠程龍那一批能打的巨星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得掌握院線這塊發行渠道。

    搞電影沒有院線,話就不好使。

    現在亞視正處蒸蒸日上的狀態,尤其是新成立的亞娛傳媒集團,這個被外界譽為亞洲未來最大的傳媒公司,將來很有可能主導亞洲未來的娛樂市場走向。

    俗話得好,背靠大樹好乘涼,徐剋不可能不會懂這個道理,隻要不傻,大家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