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63 孫乾的應對方略6(2/2)

作者:夏閏羊字數:4708更新時間:2020-05-27 16:57:21

    輔兵當中,押運糧草的輔兵的糧餉和軍餉,相對而言,是最高的,而守城的士兵,卻是最低的,這是因為,負責押運糧草的士兵,一旦出了城,在野外的時候,除了要小心敵軍可能發動的進攻,還要小心蛇蟲鼠蟻、各種各樣猛獸的襲擊。

    在古代,每年死在這些野生動物或者昆蟲之吻的人並不是一個小數字,而且,這種傷勢往往比士兵在戰場上所受到傷勢更加難以治愈。

    第三,‘戰兵’。

    ‘戰兵’,顧名思義,就是主戰部隊的士兵,隻要統兵的將領盡心盡力,除了一些特別蠢笨的士兵之外,經過一年的訓練,大部分士兵還都是能夠通過都試最終的評測的。

    金玨在其治下不但恢複了各郡都尉之職,而且,還順帶著恢複了被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連同郡都尉一同廢除的都試。

    東漢時期,武備鬆弛,除了皇帝昏庸和各州郡縣的政務被地方世家或者豪強所把持這兩個主要因素之外,再有就是漢光武帝劉秀正式平定天下之後,就立即下令,省卻了郡都尉,同時,也廢除了都試。

    所謂‘都試’,即大試。

    在西漢時期,各郡中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的軍事演習。

    漢代軍事製度中規定,平民之中年滿二十三歲的男子﹐要在郡中服役一年,充當材官﹑騎士﹐受射禦﹑騎馳﹑戰陣等方麵的訓練﹐都試即是對他們作戰能力的一種考核和檢驗。漢製每年八月或九月舉行都試以講武﹐由郡守主持﹐都尉及各縣的令﹑長﹑丞﹑尉也都要參加。

    當然,都試演習的內容也會因地而異﹐並不是全都完全相同的。在設樓船的郡﹐演習行船水戰﹔北邊等郡則以騎兵巡行障塞。

    都試時陳設斧鉞旗鼓,儀式非常隆重。

    漢代軍事製度規定,凡應當受試者﹐如不到試所﹐就將被除名。

    而且,‘都試’並不隻限於郡中﹐在漢昭帝時期,大將軍霍光就曾經在京城長安城閱試羽林軍﹐這也稱為都試。

    當然,‘都試’的作用並不全都是好的,也有一定的壞處。

    就比如,西漢時期,各地通過都試以加強地方武備﹐但是,因為郡守在軍事上權限過大﹐也會給集權製帶來不利的因素。

    新朝王莽時期,東郡太守翟義﹐利用都試之機﹐糾集一郡的兵馬反莽﹔

    就連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自己,在舉事前﹐也曾經謀劃過乘著南陽郡都試的機會,劫奪一郡的士眾舉事。

    幸好,劉秀的那一次並沒有真得成功,不然的話,未必就會有之後的東漢王朝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為了削弱地方軍事力量,采取了不少相關的政策。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