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九章 大師兄訓人(2/2)

作者:冰山下的傳說字數:5302更新時間:2020-06-04 12:56:49

    一開始倒沒明著批評。隻是分析了半天,生物抵抗核輻射的不可能。

    蘭澤一邊看一邊苦笑。陸師兄說得當然都是對的。現在的地球生物,在總體上,抵抗核輻射的能力約等於零。

    現在地球上的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之所以能夠存在於這個荒涼死寂的宇宙中,不畏懼各種透骨而來的宇宙輻射;之所以能在地球範圍內可勁地浪,繁衍眾多;——那隻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層。

    如果把地球當做一個大細胞。大氣層的防輻射效果倒是挺不錯的。

    隻有一些特定的物種,對特定類型、特定強度範圍內的輻射有一定防護能力。舉例而言,紫外線,本質上就是頻率低一點的伽馬射線。植物的抵抗能力就比光著身子的人類強太多了。

    不然,人類的皮膚癌哪來的?

    可他蘭澤也沒錯啊。現存生物那麽有能耐的話,還要他設計師幹嘛?

    他還是趁早減個肥,當專職健身教練去得了。也沒本事管自己腦袋上頭發白不白了,認命吧。

    緊接著陸師兄直接熊他:

    ——你說你一個做設計的,地球上基因庫裏沒有的東西,你拿什麽去設計?

    ——超出生命極限的能力,總不能腦子一熱,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生物設計界的現狀,陸師兄還是挺了解的。

    所謂設計,就是把現有基因庫裏查明功能的基因搬來搬去。從同類生物不同個體之間搬來搬去,從不同類生物之間搬來搬去。早在二百年前,這活就有人幹了,那時候叫“轉基因”。

    自從“轉基因”三個字引起老百姓的恐慌,被黑化以後,生物界逐漸放棄了“轉基因”這個詞。也盡可能避免使用諸如“移植”基因、“接入”基因等一係列和“轉基因”相似的用語表達生物學的操作性概念。

    “基因修飾”的說法流行過一陣子,現在流行叫做“基因設計”。其實,本質上都是一回事。

    當然了,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這個年代的基因設計中,在有些場合下,對於生物原來的大自然版本改動還挺大的。

    但改動或大或小,所有的改動,都是有依據的。

    所謂的依據,指的就是能夠在地球生物基因庫中找到改動的基因藍本。

    真正從零開始寫微生物代碼的,也不是沒有。據蘭澤所知,做過這個的實驗室屈指可數。而且那幾家都有共同點。

    共同點其一,寫的都是代碼規模相對微小的病毒。其中有一家,還在他的母校。是江湖人稱“毒王”的大劉老師名下的病毒實驗室。

    共同點其二嘛,蘭澤可以說,他還挺有參與感的嘛?都用著他寫的生化分析器來著。

    陸師兄熊他歸熊他,長篇留言的末尾還是附上了他要的那人名片。

    蘭澤打開看:

    ◇儲達俠

    ◇核工業部汙染監控司

    頭銜是——現任“地球八號地區”即“亞洲東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區暨印度洋北岸地區”巡查專員。

    一看頭像上,兩條眉毛夾角接近九十度垂直,那張臉不笑的時候自帶怒氣值,蘭澤就想起來了:是這人沒錯。

    從名片可以直接聯係到人。

    不過,蘭澤需要先回複過陸師兄再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