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章機遇要抓住(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5878更新時間:2019-05-05 08:15:52

    在東北這邊,有著這樣的順口溜:“低指標,瓜菜代,吃的飽,餓的快,腫了大腿,腫腦袋”,“南瓜北瓜,天天吃它,無油少鹽,稀稀呱呱”。

    在物質嚴重缺乏的時代,第一個感覺是餓!很多人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吃飯都成問題。

    中國的人多,糧食雖然生產出來的也很多,但是,這些糧食卻不夠大家吃。

    買東西光有錢還不行,還要票,什麽布票,糧票,油票……

    這個時代的基本上是一樣,推開不同的門,每張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個房間家具擺設是相似的;人們的穿戴是相似的;對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他們的理想很簡單:吃的像個人樣,穿的像個人樣。

    糧食問題因為聯產承包責任製的誕生,再加上八三年的時候風調雨順,全國上下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夠吃上飽飯,都能夠在過年的時候吃上餃子了。

    可是,衣服問題,卻依然是一個大問題。

    50——60年代有一種說法,那叫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那個時候的人,身上穿著的衣服,基本上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補丁。

    補丁的顏色也是千奇百怪,總之呢!衣服穿著不露,就已經是一件十分不錯的事情了。

    經曆過這個年代的人,對新衣服一直有著一種極度的渴望,他們都期盼著到過年的時候,能夠換上一身新衣服。

    他們覺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過年能夠吃上一頓餃子,能夠穿上一件新衣服。

    是一件新衣服,而不是一套,也就是說,每到過年的時候,哪怕是能夠擁有一件新的背心褲衩,那也是一種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在那個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的年代,有這樣的順口溜:“日本產尿素,做成飄飄褲,前麵是日本,後麵是尿素”。“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但是那一代人似乎並不是把美把裝飾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設、革命、熱情和理想這樣一些簡單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

    中山裝、人民裝、軍服是他們的首選。

    60年代的秋衣是一種類似於絨衣的一種東西,現在八零後九零後的人已經不知道秋衣是什麽了,那個時候,有一套藍色的秋衣,那是一種相當榮耀的事情。

    秋衣是毛衣還不普遍時的替代品,基本隻有一種款式:套頭、大翻領,顏色也隻有紅色和藍色兩種,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突擊隊”那就更威風了。

    60年代人人愛“武裝”無論大人小孩,幾乎人人都有一套紅衛兵裝。

    鮮豔奪目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沒在黑、深藍、軍裝黃和白色的服裝之中。

    70年代則是一個轉變,是一個大變革的年代

    “十億人民十億兵”的十年“文革”,最時尚的裝束莫過於穿一身不帶領章帽徽的草綠舊軍裝,紮上棕色武裝帶,胸前佩戴***像章,胸前斜挎草綠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著紅衛兵袖章,腳蹬一雙草綠色解放鞋。

    這一年代也是中國服飾文化變化最為劇烈的一個時期,文革的結束,使人們對美的天然熱愛和追求迅速蘇醒,所以在70年代後期出現了許多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

    小白鞋白帆布運動鞋的別稱,估計不少40歲以上的人對這三個字懷有強烈的懷舊情結,具有同等懷念價值的東西還有與小白鞋相匹配的白鞋粉。

    而到了李忠信現在所處的80年代,才開始了色彩繽紛的時代。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服飾發展的春天與中國人時尚觀念的複蘇開始於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1978年。

    人們在八十年代初期,在大城市當中出現了大喇叭褲、蝙蝠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