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六十二章交換的想法(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698更新時間:2019-05-05 08:20:45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發達國家那邊的照相機等一些高科技產品,用的材料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稀土,如果他能夠控股那些稀土礦一段時間,那麽,他會狠狠地坑一下外國人。

    這個時候,稀土礦的股份基本上都是國家的,都是屬於國營企業,偶爾有偷采稀土礦的公司,都是不合法的。

    之所以李忠信要在這個時候進入稀土礦這邊,是因為李忠信心中最為清楚,中國的稀土礦在這個時候賣出去的相當於白菜價,甚至還沒有白菜價高呢!

    而這些稀土礦資源到了發達國家那邊以後,通過生產,搖身一變,就變成了高科技的產品,然後銷售到中國這邊來,也就是說,中國在這個事情上吃了很大的虧。

    吃虧不說,還十分感激那些進口他們稀土的發到國家的人,覺得他們獲得了便宜,搞到了大量的外匯。

    每個時期對應每個時期的事情,這個時候,李忠信如果能夠通過用技術,用產品換取一些國有控股的礦產的控製權,到改製的時候,李忠信就能夠通過增資擴股等一些手段,在稀土礦上獲得控股的權力,到時候他就能夠不讓稀土礦這樣白白地流失出去,讓中國這邊賺到正常價格的稀土礦的錢。

    李忠信後世的記憶中,八九十年代年代是中國稀土產量急速增長的時期,但是,其過程讓人驚異。

    由於改革開放資源換技術和資本方向的確立,出於換取大筆外匯需要,中國推行了“大礦大開、小礦小開、有水快流”的指導方針,以刺激稀土資源的大量出口,這在其他自然資源領域並不少見,而決策層對稀土並沒有一個戰略的眼光有效地監督和管理。在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國家寶貴資源和長遠戰略在資本和短期利益麵前不值一提。

    隨著科技的發展,稀土的也越來越重要,然而,中國掠奪性開采的寶貴稀土卻沒有絲毫定價權。

    稀土的豬肉價、白菜價長期主導著中國稀土出口。由於各種稀土生存的小公司獨立對外,外商處於談判的優勢地位,個體稀土出口商惡性競爭不斷降低稀土的價格,使得稀土買了個稀泥價。

    大礦李忠信要收購,小礦李忠信也要收購一些,他覺得,這個時候他要不這樣做的話,那就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讓人民的利益受損。

    李忠信把這個稀土礦的定位定位在了用技術和產品交換上麵,他心中清楚,陳醒然如果能夠幫助他操作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基本上就成了一大半。

    後世的衛生巾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南方那邊湧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南方那邊的人眼光很準,定位也好。

    現在忠信公司有著這樣的一種資源,用來換取礦產這些新的資源,對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於關愛中國女性的健康,對於人民的利益不受到損失,都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