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特區模式(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694更新時間:2019-05-05 08:29:58

    特區經濟以發展工業為主、實行工貿結合,並相應發展旅遊、房地產、金融、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

    工業為主,實現金融,飲食,房產等等的第三產業包圍第一產業為主線的一種思路以後,特去的經濟就會很快好轉起來,特區的老百姓也會很快就獲得巨大的受益。

    特區發展起來了,就會帶動周邊地區,周邊地區發展起來了,自然全國的經濟就發展起來了。

    這個呢!就好像是我們數學當中的點動成線,線動成麵,麵動成體。

    後世中國的經濟體係是怎麽來的?就是這樣慢慢經過一個點一個點的發展,然後帶動起來了一個大的麵,最後帶動全國一盤棋。

    中國建設和發展經濟特區呢,並不能說隻是在那裏畫了一個圈圈就不管了,而是投資力度相當大,政策方麵傾斜,錢財方麵傾斜,把一切好的東西都先優先放到特區。

    在招商引資之前,特區一般都是先完善投資環境,包括完善投資的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

    基礎設施結構中以通電、通水、通路、通訊、通煤氣、通排汙、通排洪和平整土地為主體的“七通一平”等。

    後者包括政治條件(政治、社會、政策等的穩定和法製的健全)、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經營條件(貨幣和物價、外匯管製、金融、信息服務和自主權等狀況)、人口素質和市場、政策優惠(稅費等)等。

    在特區裏麵,外引內聯有機結合,發揮特區的四個窗口(技術、知識、管理和對外政策)和兩個扇麵輻射(對內和對外)的樞紐作用。

    建設特區的目的則是努力探求建立一種靈活而有效地適應國際市場規律的特區經濟體製模式。

    為此,需在計劃管理體製、企業管理體製、基本建設管理體製、流通體製、價格體製、勞動人事製度和工資製度以及財政金融體製等方麵進行一係列改革。

    拿深圳特區做比喻,中央為什麽選擇深圳作為最初的特區呢!是因為深圳位於中國南部海濱,毗鄰香港,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聯;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

    這個地方呢!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香港和深圳交界的地方總共有三處,分別是深圳灣口岸、沙頭角口岸和羅湖口岸三個地方,通過這三個地方的口岸都能夠往返於香港和深圳之間。

    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就要回歸中國,那麽,建設深圳特區的意義就更為重要了,所以,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落在了深圳。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的1982》,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ww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