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觀點和看法(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592更新時間:2019-11-02 08:35:47

    你願意咋賣我不管,我這邊有石油,我喜歡瘋狂生產,我就瘋狂生產,你想搞你漲價那一套,抱歉,我不喜歡,我也不想和你一起做這個事情,我們各人管各人,愛咋咋地。

    世界上的大財閥,包括美國的大財閥以及世界的一些大寡頭,他們現在並沒有想讓石油漲價的這個想法,因為現在全世界的寡頭們都在狙擊石油的價格,讓一些國家瘋狂地生產,這樣的話,石油的價格一路走低,那些個想要通過石油漲價來使國民富裕的國家,都給我消停的,我就是不漲價,讓你們餓死。

    這個事情呢!最針對性質的其實是蘇聯。

    這個時候,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手打壓石油的價格,就是要蘇聯好看。

    蘇聯不是有石油,想要往外麵占領市場嗎?我偏偏不給你這個機會,我讓你蘇聯在石油上賺不到錢。

    80年代前期,蘇聯一半的外匯收入都來自於石油出口,過於單一的出口品類已經算是高風險運行了,可以說蘇聯的外匯基本上得益於石油,外匯都是通過石油在西方國家弄到手的。

    但是,從八六年開始,石油市場風向突變,從八一年的石油最高點,一路開始不斷下跌,在這幾年當中,油價掉到了八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由於油價暴跌,導致中東一係列國家收入大減,買不起蘇製軍火了,蘇聯的軍火出口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雪上加霜。

    當然蘇聯的崩潰是有多個原因同時作用的結果,,但是石油價格暴跌,對蘇聯的經濟整體產生了明顯的不利影響。

    舉一個例子,不,應該說是打一個比方。在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來臨,西方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漲。

    當時的蘇聯雖然並不缺石油,但也無力對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亞各個石油國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國家。

    變數出現在1973年,就在這一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由於同為阿拉伯國家,海灣石油國為了抗議西方各國援助以色列,決定以石油為武器反擊。海灣各國一方麵大幅度降低石油產量,另一方麵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就在此時,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超級油田。

    海灣各國降低了石油的產量,但是西方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各國必須尋找新的石油供應國。很不幸,它們隻能去買蘇聯的石油。蘇聯依靠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逐步成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

    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蘇聯開始與美國全麵爭霸,而且處於戰略攻勢。其實蘇聯也並不是沒有問題,蘇聯的糧食一直歉收,蘇聯需要拿出一部分賣石油的錢,轉手去買美國的糧食。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的是,蘇聯石油都在地表深層,開采成本比較高。但在高油價的驅動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