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閑暇下來以後的打算(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758更新時間:2019-12-07 07:07:26

    一年的工作都安排了下去,操心的事情,自然由王波和洪斌他們去操心,另外的那些事情,現在就是讓他去管,他也管不了。

    閑暇下來的時候,他也會考慮一下互聯網方麵的布局,中國互聯網馬上就要開始啟動了,他怎麽讓忠信公司來麵對互聯網的一種局麵。

    中國互聯網的進程,李忠信始終在關注著,而且呢!李忠信也早早就在這個方向上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布置。

    互聯網最初來到中國的時候應該說是1985年,在那個時間裏,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措恩教授與早年留學西德的王運豐教授,以及時任京城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澄炯建立起不錯的私人關係。

    在1985年底,措恩憑借私人關係,說服聯邦德國巴登——弗騰堡州的州長羅塔·施貝特特批了一項專款作為此項目的經費,對中德計算機網絡合作的項目提供讚助,其中包括一台至關重要的西門子7760大型計算機。

    1987年7月,他又從德國帶來可兼容的係統軟件,使中國的計算機具備了與國際網絡互聯及發送電子郵件的技術條件。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努力,1987年9月14日晚,在當時承擔電子郵件中轉任務的京城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裏,十幾位中德兩國項目組成員圍在一台西門子7760大型計算機旁,試發中國發往德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

    那個時候,黑色的屏幕,綠色的字體,措恩仔細地往計算機裏敲著郵件地址以及內容--“AcrosstheGreatWallweeveryerintheworld”(越過長城,我們可以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這一天,中國人完成了對於互聯網的一次意義深遠的觸碰。

    由於一個數據交換協議的小漏洞,那封郵件並未發出去。6天後,項目組再次試發郵件。1987年9月20日20點55分,發送鍵再次按下,與上次相比,這次大家都很緊張。過了一會兒,計算機屏幕出現“發送完成”字樣。

    這意味著中國將可以直接和歐美各國及太平洋地區的幾乎所有大學和研究中心通訊和交換信息了,互聯網時代悄然叩響了中國的大門。

    1989年,世界銀行貸款支持中國高新技術的一些項目建設,其中之一就是要把中科院、清華、北大和中關村地區的研究所組成一個高速網絡(NCFC工程)。

    從1989年開始立項,到1990年4月工程啟動,再到1992年中科院、清華、北大三家局域網基本完成,直到1993年12月NCFC主幹網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纜和路由器將三個院校網互連。

    NCFG項目順利完成了,但這個項目卻遭到一些業內人士的質疑:這個網能有多少用戶?不過呢!也正因為這個質疑聲的出現,而促使中國加快了接入I的步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