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應該去看看(1/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500更新時間:2020-03-18 20:41:59

    李忠信覺得,在中國老一輩人的想法當中,錢必須要攢,而且要節儉地攢錢,一分錢恨不能都得掰成兩半來花,這樣的話,讓子孫後代有一定的財富,這樣才能保證子孫後代能夠生活下去。

    因為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會有戰爭,內亂,最受苦的也是老百姓,沒有錢,沒有土地,沒有物品,老百姓為了活下去賣兒賣女,這種痛苦已經化成為了一個民族的記憶,按照大多數中國人的想法,如果祖輩上能夠積德,能夠積攢下來錢財和人脈,那麽子女才會有好起來的可能。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中國人總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有了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才有“財不外露、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等俚語。

    這些反應的是一個老一輩中國人的價值觀,雖然這些文化對比美國社會的慈善文化顯得落後,但這些與幾千年的文化,曆史有極為深刻的聯係。

    到了現代,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其實還根本沒有適應怎麽去做慈善,因為這個時候的企業家基本都是第一代,他們一方麵傳統意識更強烈,另外一方麵還有大量的事業需要去做,需要花錢,本來錢就不夠,所以捐贈意願不強烈。

    有李忠信的那種一直想要把大部分財富都捐給國家想法的人並不是很多,他們覺得,財富是他們辛苦積攢下來的,憑什麽要給那些不認識的人,去幫助那些跟他們八竿子打不著的人。

    雖然李忠信心中是這麽想的,但是,李忠信依舊笑著對三井雅子說道:“中國人把錢留給子孫後代的想法是很多,大多數中國人都是那麽想的,但是,並不代表中國人不做慈善。

    在我們國家,漢朝和唐朝的時候,就有寺院濟貧、賑災、醫療等事情,而到了宋代,養老扶幼事業就已經是出現了,在中國的明朝和清朝的時候,民間慈善群體就已經很多了。

    所以,中國人都把錢留給子孫後代的說法並不準確。

    再比如說我,我現在的財富已經到了一種數字化的境地,具體現在我有多少錢現在我都不清楚,我也不想統計那麽清楚,而我的想法很簡單,錢這東西,怎麽花也是花不完,哪怕是留給子孫後代很小的一部分,也是夠他們生活幾輩子的了。

    所以呢!這個時候,我覺得,我應該做一些慈善的事情。”李忠信肅然地對三井雅子說了起來。

    財富已經到了一種數字化的境地?!!!具體現在我有多少錢現在我都不清楚,我也不想統計那麽清楚?!!

    三井雅子聽著李忠信的話,總有一種十分別扭的感覺,啥叫財富到了一種數字化的境地呢?還弄出來了一個有多少錢都不清楚,也不想清楚,這是一種炫耀呢!還是一種什麽情況呢?

    不過呢!三井雅子一琢磨,這個事情真就是這樣,李忠信在忠信三井銀行這邊有多少錢,她也是不清楚的,隻是知道大概有多少個億,不是有年報的話,真就很難統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