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那個傷痛的回憶(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970更新時間:2020-04-10 08:07:36

    李忠信依稀記得,正常情況下,地震發生以後,臨時避難所往往是學校及政府辦公樓,成百上千的災民擠在一起過集體生活。

    可是,李忠信神色一下子就暗淡了下去,李忠信忽然之間想起了5月12時候的那個悲慘的記憶。

    李忠信依稀記得,那個時候應該是下午學生集中上課的時間,校舍倒塌,造成老師、學生傷亡比較集中,慘不忍睹。

    那次地震太嚴重,達到7.8級,震動強烈,5級以上餘震不斷,而且還是學生上課時間,樓體搖晃,負擔不起那麽多學生、桌椅的的重量,迅速垮塌,來不及轉移,造成嚴重傷亡和損失。

    在那次的大地震中不單是中小學垮塌嚴重,政府機關大樓垮塌也很嚴重,公務員生還的很少,被救出來或自己爬出來帶傷指揮救災,而不去救家人,其景象也是慘痛的。

    後來有人總結了,因為地震的強度大,有些中小學教學樓建設年代久遠,抗震設計標準低,學生嚴重超員,每個班級都是60-70人,或更多,樓不負重,在大地震中必然倒塌。

    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設計施工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的教學樓,建築抗震設計的概念和要求還很淡薄。

    另外一些設計施工於1976年之後的中小城市和農村集鎮教學樓,投資不足,設計單位級別低,施工隊技術力量薄弱,蓋起的教學樓質量標準必然低,經不起大地震的搖晃震動。、

    還有就是那些中小學教學樓在設計施工之中存在缺欠或問題。正常情況下,中學教學樓高度不準超過5層,教學樓屋頂必須鋼筋水泥現場澆注不準使用預製板等等。

    李忠信在楊華成立建築公司的時候簡單地看過一些東西,他自然明白,那應該是地方政府或教育局,抗震觀念淡薄,資金不足還想多蓋房或增加樓層造成的。

    當然了,之前設計水平低,采用框架結構,柱網跨度大,牆少牆薄,缺少橫向跨梁抵抗力弱,不搞澆築用預製板可以省很多錢,能增加教室,房屋質量不是很好。

    再或者是存在偷工減料問題,產生豆腐渣工程。李忠信還記得,當時他在電視報道中看道,樓房倒塌後,有的是堆積如山的大塊梁板,有的確是粉碎形成很多碎塊,這與鋼筋細少,水泥標號低少有一定關係。

    而離北川縣城不是很遠的一所全國百強希望小學,則在這次顛覆性的地震中頑強地存活了下來,異常堅固,不僅教學樓絲毫沒有垮塌,而且正在該校上課的483名小學生以及教職員工都奇跡般地全部安全撤離。

    李忠信覺得,這次他回去江城以後,就要讓楊華那邊和京城設計院以及省裏麵的設計院,拿出來合理的教學樓設計和建築施工方案,把這些事情應用到四川那邊學校的校舍建設上,讓孩子們不承受這樣的地震災難。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