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取舍之道(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734更新時間:2020-05-22 07:43:11

    隻不過呢!他重生到了江城以後,這樣的事情應該不會發生了,至少在現在的這個時候,江城這邊破產的企業還沒有企業職工大量下崗的情況。

    這個和忠信公司在江城這邊的體量大也是有著直接的關係,隻要是有手有腳能夠幹活的人,一般都能夠在江城找到工作,而不是後世時候那種下崗以後就沒有什麽工作。

    忠信公司在江城做得很好,也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模式收下了幾塊土地,至於豆製品廠那個地方,李忠信真就沒有什麽太多購買下來的想法,江城新區可以一直向西邊發展,沒有什麽必要和江城的老城區連接起來,要是那麽做的話,對於江城新區的發展也是有著一定的不利影響的。

    還有一點就是,江城新區向西發展,基本上占用的都是工業用地,是省裏麵和國家早就批給忠信公司這邊的,可以說用很少的錢就能夠拿下來足夠的用地,沒有必要去花高價購買豆製品廠的那塊土地。

    具體的操作呢!主要還得是看市裏麵的領導怎麽安排,他們是怎麽想的,能不能損公肥私。

    其中怎麽操作,操作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種什麽樣子的情況,就不是李忠信能夠知曉的了。

    當年的那個下崗潮李忠信可是深有感觸,當年的下崗潮讓中國無數普通家庭都遭受到了巨大的痛苦。

    很多家庭都一樣,他們在企業工作了很多年,企業說讓他們下崗了,就讓他們下崗了,他們是依靠著崗位上的技術工作來賺錢的,下崗以後,沒有這樣的一種單位需要他們,那麽,他們的生活勢必艱難。

    這些人都是有家庭有子女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讓很多下崗職工都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

    這個時候李忠信的想法是,在市場化進程當中,並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應該市場化。有的國有企業應該市場化,而有的國有企業並不一定需要市場化。

    把所有國有企業都改造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這個判斷是有問題的,因為有一部分公益類的國有企業並不需要成為市場主體,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選擇不同的改革思路與路徑。

    國企所處的行業不同、產品不同,要選擇不同的改革思路。

    李忠信覺得,在這個時候,應該將非競爭性行業中的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共品,另一類是自然壟斷行業。

    從事公共品生產的國企應該國有國營,凡是提供公共產品的國企應該是國家所有、國家經營。這個領域中的國有企業一般不需要進行股權層麵的混改。

    因為該領域本身就是一個市場失靈的領域,市場機製難以起到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

    假如非要進行混改,那就相當於增加了企業股權結構的複雜性,使得公司的治理結構過於複雜,既增加了企業內部交易成本,又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