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千零一十二章目的地(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650更新時間:2020-07-20 11:25:01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李忠信看到盧溝橋,聽著馬曉給他的講解,李忠信對於盧溝橋也是有了一定的認識。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玄燁中國,他的遊記裏,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李忠信還記得課本上曾經描述過盧溝橋的獅子,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

    這座獅子多得數不清的拱石橋,總長約266米,有28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要不仔細數,都數不清。

    它們有大有小。大的有幾十厘米高,小的隻有幾厘米,甚至連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著遠方長吼;有的低著頭,好像專心聽橋下的流水聲;有的小獅子偎依在母獅子的懷裏,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獅子藏在大獅子的身後,好像在做有趣的遊戲;還有的小獅子大概太淘氣了,被大獅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這些獅子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麵;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

    一直以來,李忠信對於盧溝橋的認知是在課本上看到的文章,現在看到了實物,心中也是感慨頗深。

    中國的文明在世界上一直是最強大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隻不過經曆了明朝和清朝的閉關鎖國以後,逐漸走向了衰弱。

    “忠信啊!你看到沒有,這個就是日軍侵華戰爭時候留下來的彈痕,你看,這一片都是。”馬曉和李忠信數著數著獅子,突然間看到了盧溝橋上的彈痕,便十分自然地招呼李忠信看了起來。

    李忠信到盧溝橋這邊的時候就想起來了七七事變,隻不過李忠信在這個時候沒有和馬曉提而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盧溝橋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麵抗戰的第一槍。

    在人類曆史上,總有一些重大事件,直接影響到曆史發展的進程,甚至促成曆史軌跡的轉折。正因如此,與重大曆史事件相關的時間和空間坐標,往往成為引發人們紀念與反思、回顧與展望的重要標識,李忠信覺得,這個盧溝橋就是其中之一。

    盧溝曉月,作為著名的古燕京八景之一,曾在無數文人墨客的書畫詩夢中縈繞。但同時,盧溝橋上的累累彈痕,宛平城守軍與平民的鮮血,也在中華民族國破家亡的屈辱史上留下灰暗的一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