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愜意的生活(2/2)

作者:大國雄起字數:4404更新時間:2020-10-18 19:15:17

    總之呢!李忠信他們在邦迪海灘這邊玩的很是開心,至於說晴子想要玩的那些個東西,都是在一早上或者是晚些十分過去。

    在悉尼,李忠信和晴子他們也是到過悉尼大劇院裏聽過歌劇,看過一些著名藝術家的表演,隻不過呢!李忠信對於這個的興趣不是很大。

    李忠信算是比較喜歡藝術的人,但是,李忠信喜歡的藝術是美術類別的東西,和歌劇無關,而晴子卻是比較喜歡聽歌劇的,按照晴子的說法,在歌劇院的現場看歌劇,能夠感受到那種不一樣的體驗。

    按照晴子的理解,尊貴的人都是喜歡看這樣的一種東西的,能夠提高人的欣賞水平。

    說白了,歌劇是一種音樂、舞蹈、戲劇的綜合藝術形式。從十六世紀以來,西方藝術的舞台上,湧現出許許多多的作曲家,他們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奮,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豐富和發展了歌劇藝術,創作了大量的劇目,構成了歌劇藝術發展的燦爛長河。

    歌劇的音樂風格不僅在意大利戲劇中已見端倪,就是在新教聖詠中,在意大利牧歌中,在法國浮雕歌謠中,甚至在帕勒斯特裏那的創作中,也都提出了重視歌劇的要求,使歌劇有意識地追求一種新的表現方法——力量的表現方法。因此歌劇這種新的題材把音樂和戲劇綜合起來了,戲劇性的音樂——歌劇,就這樣開始了曆史的征程。

    在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正歌劇非常流行。

    正歌劇適合宮廷貴族的藝術趣味,相應的題材大多是希臘神話或曆史故事,在形式上注重華麗的演唱技巧,音樂包含序曲、詠歎調、有伴奏的宣敘調、重唱、合唱等。

    正歌劇不僅盛行於意大利,而且還流傳歐洲其他的國家,德國、奧地利和法國的作曲家也常常采用意大利作家的腳本寫作正歌劇,用意大利語演唱。

    德國作曲家的正歌劇《李納爾多》取材於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詩人塔索的敘事詩《耶路撒冷的得救》,由意大利人羅西尼寫作歌詞。

    在歌劇中,詠歎調是最能體現主人公性格和思想感情的聲樂讀唱曲,相當於話劇中的獨白。這個時期的歌劇是歌唱史發展中的又一次實質性變革,使歌劇向成熟完善的高階段邁進。

    歌劇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早在古典音樂領域中,人們已經對歌劇發生興趣,充滿迷惑與好奇。

    其實欣賞歌劇並不難,隻要在心態上做調整即可,最基本的就是了解人聲也是一種樂器,和交響樂團裏的每種樂器一樣,是作曲家選擇來表示某種藝術概念的媒介。

    歌劇經曆了兩百多年的曆史,它的成長充滿了高貴、華麗的氣息、場麵的宏偉、史詩性詠唱,鑽石般的人生,變化絢麗。音樂是流動的建築,而歌劇是這座建築中最輝煌的大廳,它的人聲與器樂的超完美結合,是音樂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