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六章 詭道(1/2)

作者:落木寂無聲字數:8574更新時間:2019-05-17 21:43:10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中土南北朝時期,一個以改革和漢化著稱的鮮卑族皇帝,曆來也被認為是當時有所作為的一位君主。為了徹底漢化,摒棄胡風中落後的成分,同時鞏固中原一代的統治,他把北魏的國都從北方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遷到黃河流域的洛陽。

    然而當時的大臣大多是北方胡人貴族出身,對南方的水土和文化有著天然地排斥。拓跋宏擔心大臣們反對遷都,先假意提出要大規模進攻南邊的齊國,並且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武斷地下了命令,隻有少數心腹知道他的心思。其後拓跋宏親自率領步騎大軍,號稱三十多萬南下,從平城出發,一路到了洛陽。這時候正好碰到秋雨連綿,持續旬月,以至於道路泥濘,通行困難,軍中從上到下,怨聲載道。但是孝文帝仍舊不為所動,親自穿戴著盔甲,騎馬出城,下令繼續進軍。

    那些本來就不想南征的臣子們,趁著這場大雨,又紛紛跑出來,用更加激烈地言辭勸諫。

    拓跋宏假意被說服,但又問到:“這次興師數十萬,聲勢浩大,海內皆知,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令天下人貽笑?”

    這個時候他的心腹出來建議說:“我們可以讓大軍進入洛陽,對外宣傳遷都,這樣雖然沒有南征,也算是幹成了一件大事,不會被人嗤笑了。”

    大家聽了,麵麵相覷,沒有說話。拓跋宏裝作勉強答應的樣子,令手下的大臣們表明態度,並宣稱隻要還有一人支持開戰,南征的決心就不會動搖。

    貴族們雖然不樂意遷都,但是更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去跟南齊作戰,二者相較之下,前者反倒是更容易接受的選擇,於是紛紛表示支持遷都。

    ……

    一提到遷移居城的事,平手汎秀立即就想到了這個頗覺傳奇色彩的故事。此事雖然細節之處有許多不同說法,不過大體上應該還是值得相信的。

    此地並非議事之所,但是恰好沒有瀧川和林這兩個人在旁邊,說話倒也方便。另外也正好加深旁人對“平手與那兩人不睦”此事的印象。

    織田信長聽完之後輕輕頷首,說到:“那就現在二之宮山上築城。”

    二之宮山,在小牧山的北部,十分靠近與美濃的前線,在那裏築城,安全性實在難以保障,其交通比小牧山更加不便,海拔也要更高,是全然不適合築城的地方。這條計策,正是要家臣們發對二之宮山築城,而後再加以引誘,讓他們接受遷到小牧山的結果。

    雖然信長並沒有征求看法的意思,柴田勝家卻忍不住開口了:

    “主公請三思啊!這是詭道,隻能用在敵人身上。以詭道來處理國政,必然不能長久。”

    方才是他提出了遷移居城,現在卻又反對,這就是他表達忠誠的方式,並不以自己的顏麵為念。

    丹羽長秀猶疑了一會兒,沒有說話。此時若是反對柴田,就是連續兩次與之唱反調,不免“影響團結”,但要是支持柴田,等於是反駁了平手汎秀費心提出的計策,似乎也同樣不妥。

    “所謂兵者詭道。”

    信長慢條斯理地說道,眼看柴田還想要說些什麽,不耐煩地揮手打斷:

    “我意已決,不必再議了!”

    柴田歎了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又十分不滿地向平手汎秀瞪了一眼,像是在指責他把信長帶入了“詭道”。後者不知該如何回應,隻能當作視而不見。

    “既然這是甚左你提出來的,那麽築城的事情就交給你了!”信長斟酌了片刻,如此吩咐道。

    “我看如此重要的任務,還是交給熟悉築城工作的丹羽殿更好。”汎秀卻如此回應說,“何況遝掛城的位置離小牧山太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