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一章 三河之行(1/4)

作者:落木寂無聲字數:16936更新時間:2019-05-17 21:43:28

    自應仁之亂以來,扶桑的曆史走入戰國時代,莊園製的經濟逐漸崩潰,原先的莊頭、地侍逐漸被大名的奉行取代,貫高製和兵役製之類的規章,在各地流傳開來。早期的莊頭,多半是同村的富戶地主,雖然也有些欺上瞞下貪汙賦稅的行為,但礙於鄉邑的情麵,一般還不至於殘酷剝削。不過進入亂世之後,領主們彼此征戰不休,為了擴充實力,大肆地從領民身上榨取利益。在苛政的地方,農人一年辛苦下來收獲的糧食,大半要繳納上去,又要在農閑的時候承擔相當沉重的勞役和兵役。

    這些沒有苗字的平民,努力工作的同時,還被稱為“賤民”。領主手下的武士殺死了農人,最多隻是受到一陣斥責而已,流竄各地的野武士,則更是囂張,甚至會明目張膽地劫掠。

    商人的行徑也與武士異曲同工。因為交通不便的緣故,各地的“座”把地方保護主義發揚了最高限度,肆意控製物價,特別是控製了衣帶、食鹽這些日用品的特權商人。

    實在無法忍受的農民,紛紛以村為單位,結為互助團體,企圖稍加對抗,不過這種缺乏組織性的自發行動,往往收效甚微。

    這就給一向宗——也就是淨土真宗的傳播創造了最好的現實基礎。

    佛教東傳入扶桑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向著世俗化和簡單化的方向發展,而淨土真宗就是這種畸形發展的極致。宣傳“惡人正機”理念,隻須每日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即可消除惡業,往生淨土。僧侶到村莊裏傳教,把百姓組織起來講經。然而大字不識一個的農人哪裏懂什麽經文呢?最終講經變成訴苦大會,訴苦大會又變成發泄情緒的罵場,最終這些情緒演化為了實際行動——百姓們終究開始不滿足於來生的幸福,而要追求現世的利益,於是宗教集會變成了一向一揆軍,驅逐領主,燒毀其他宗派寺社,擁立自家坊主執政。很多無法出頭的下層武士,也出於各種原因加入到這種暴力活動當中。

    有趣的是,本願寺的曆來的上層,都不讚成發動一揆,但是下層湧起的浪潮,卻是連他們都無法阻止的了。

    ……

    看過了手頭的資料,平手汎秀覺得,如果不親自去三河,見識一下一向宗的麵目,恐怕並不能取得準確的情報。僅僅憑借“惡人正機”這四個字,就有如此威力麽?許多參與到一向一揆的農民,恐怕根本都不知道這四個字是什麽意思吧。

    於是立即招來了經常被派出去進行偵查工作的服部小藤太秀安。

    “三河一向宗活動的位置,你都弄清楚了吧!”汎秀徑直問道。

    “是。難道殿下您……”

    秀安臉上訝色一閃而過,歸於無形。近年來他算是越來越沉穩了。

    “我打算親自去一趟三河。”

    “這樣的話,在下有兩人推薦。”

    “是什麽人?”

    “從甲賀出走的豪族。”

    甲賀乃是忍者之鄉,那裏出身的豪族,幾乎沒有哪家是不修習忍術的。

    “信得過嗎?”

    “與在下的伯父有數十年的交情。”

    服部秀安沒有代替主君做出判斷,隻是據實以告。

    “他們現在何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