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五章 幕後的人物(1/3)

作者:落木寂無聲字數:13820更新時間:2019-05-17 21:43:32

    數年之前,駿遠三俱還在今川家治下的時候,東海道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民謠說:“三河人去打仗,遠江人種大米,駿河人整日高歌。”在樸實的農人看來,駿河除了大幅收納自京都逃難的僧侶和公家之外,實在無甚值得關注的地方。

    不過東海道第一弓取立身之地,又豈是那麽簡單的呢?

    駿河國內多是山地,找不到成片的平原,故而耕地極少,歲收穀物,不過十萬石而已。今川家征召數萬大軍,所依靠的,一是北部山區豐富的金礦,二是南部海港發達的運輸,都是日進鬥金的產業。於是無需自己動手,近畿的大米,關東的馬匹,都被逐利而來的商人源源不斷送到駿府城來。

    現任駿府城的主人,名叫做今川氏真。傳言說,他繼承了父祖的文化基因,卻沒有繼承軍政的能力。又說他對於蹴鞠、詩詞以及連歌這些技藝了若指掌,相反對於弓馬、刀劍、軍學興趣缺失,故而人人皆以此譏諷,說他是個藝術家而不是大名。

    但這些話若是傳到了駿河人耳邊,定要說此言有失公允。在天下大名大都開設關卡收取商稅之時,今川氏真卻設立樂市,減免稅率,吸引商人前來。在上杉輝虎揮師十萬兵圍小田原的時候,他看出關東合眾軍盈不可久,果斷派人支援盟友北條,鞏固了兩家的友誼。更不為人知的是,他還是新當流劍術的高手,可以以一支竹劍匹敵壯年的武士十人。

    若藝術家都是這樣的人,那藝術這個詞匯的含義,恐怕要改寫。

    然而……

    “身為亂世的大名,卻不知識鑒人心,親奸佞而遠賢臣,真是可惜了……”

    這是駿府城中,接待貴賓的上等屋敷。裝飾極盡華麗,室內隨意掛在牆壁的立軸,或是屏風上的插畫,都是出自名家。連穿行的侍女,都穿著絲綢,接受過茶道和詩歌的訓練,其中不少還有下層公卿的血統。

    發出感慨的人,是個矮小的中年武士,身高不過五尺三寸(160cm),靜靜立在走廊邊上,一動不動遠望著遠方的山水,神情似喜而無喜,似悲而無悲,正是寂寥雅致之態。

    “叔父大人,您這是……”

    寬闊的走廊上麵隻站著二人。身材高大的年輕人,拘謹地立在中年武士身後,彎著腰作聆聽教誨狀,仿佛是對他極為恭敬。

    “左馬介啊……”中年武士緩緩抬起右臂,指向遠處,“這富士山的景致,遍觀扶桑國內,再無他出可尋。或許他日有緣西向,踏上明國疆土,方才能見到更加壯美的山水。”

    被稱作左馬介的年輕人越發不解,卻也不敢相問,隻是保持著受教的姿態。

    “可惜亂世之中,在山間穿行的,並不是隱者墨客,而是背負著金礦石的堀工。”中年武士輕輕搖頭,微微一歎,“禮崩樂壞,人心逐利啊!”

    左馬介繼續沉默地聆聽著。

    “刑部大人若能有昔日雪齋公那般名臣輔佐,或為人傑,然而……”

    在駿府城中,被稱作刑部的,就隻有一人——新上任的從四位下刑部大輔,今川氏真殿下。至於雪齋公,整個扶桑國內,所指代的都是那個名為太原崇孚的僧人。

    “還請叔父教誨。”

    “我又有什麽資格談教誨二字呢?若我懂得人心的話,就不會淪落到四處奔波,無一立錐之地了。”中年人微微一笑,神色頗為清閑,但卻予人無限悲涼之感。

    在駿府城住上上等屋敷的人,自稱無一立錐之地,本是笑談。然而他這番說出來,卻讓人生不出半點反駁的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