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六章 正氣凜然(1/3)

作者:落木寂無聲字數:14556更新時間:2019-05-17 21:50:57

    官位職役獎勵發放完畢之後,聯軍慢慢散去,諸多未得到收獲的小勢力帶著失望各歸各家,大諸侯的部隊也漸漸開回到駐地。

    但幾位要人卻都被足利義昭留在了京都,整日置酒會歌,高談闊論。

    為首的織田信忠與淺井長政對此十分積極,除了明裏暗裏擺出排場,互相較勁,更主動地與朝廷官員、茶人藝匠、巨賈豪商、大德高僧之類的名流接觸,顯得像是兩個故意鬧事爭奪眼球的熊孩子一樣。

    不過,這並不是無聊幼稚的意氣之爭,而是大名們在特殊情形下,所不得不采取的行動。

    以熱衷參與政治事件而聞名的大內義興、上杉謙信等人,都曾被看客們非議說:“與其為了徒然獲得虛名而涉足泥潭,不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家領地治理當中”。

    然而,論者所不知的是,在京都所取得的大義名分,對於自家領地的治理是很有幫助的。那些全然沒有朝廷官位和幕府職役在身的大名,即便有強大的軍力仍會被人輕視,乃至得不到國人地頭勢力的尊崇與信任。以前的淺井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強勢如織田信長輩,對於舊有勢力也隻能是打一派拉一派而已,無法徹底將其拋開。比如尊奉日蓮宗壓製天台宗,抬二條晴良上位趕走近衛前久,扶植今井宗久打擊紅屋宗陽,諸如此類,不可勝數。

    也存在另外一些人——比如三好義繼,這麽一個生於浮華的紈絝子弟——確實是在樂不思蜀地享受京都生活。吟詩作畫是他所長,舞刀弄槍實非本願,托身武家門第,純屬無可奈何。上一輩的龐大基業遠遠不如他那點智商足夠駕馭的,守著河內北半國,與足利義昭相善,安然做個高家清客反倒挺怡然自得。

    敗家二世祖嘛,可以理解。

    但瀧川一益和荒木村重對茶道文化的追求就有點讓人不太好想了。

    按說,一個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名將,一個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陰謀家,兩人整日跟在千利休、圓乘坊宗圓之類的茶人身後,以子侄輩的姿態獻殷勤……甚至還傳出了“寧以萬石知行,換利休居士一二茶器”“不畏刀光劍影千軍萬馬,唯恐宗圓大師怒目”之類的“名言”。

    這究竟是出自真心,還是另有所圖呢?

    其實在世人眼裏,平手汎秀才是真正的“風雅之士”。朝廷的權大納言山科言繼,知道吧?文化水平比鄉下武士高到不知道哪裏去了,當年老爹跟他談笑風生。和泉岸和田城下町中的“競拍會”,現已成為畫師雕刻匠的聚集地,狩野永德因此稱讚說“平手中務真是藝術支援家”。

    但他反倒是秉持著實用主義,對京都的交際不甚熱衷,隻想早日回到領地處理正事。

    素有剛正樸實之名的德川家康,推說東麵局勢不穩,早早帶兵回到遠江去了。然後平手汎秀也隨意找了個借口,向足利義昭請辭。

    可誰知將軍大人不肯接受,反倒竭力勸說留下。

    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在想些什麽。

    表麵之上,足利義昭是對平手汎秀極盡推崇的,見了人便說是“平手中務——不,是平手刑部,如今真乃幕府的擎天玉柱。沒錯,正是‘鬼丸國綱’的新主人。那本是足利家祖傳名刀,但此刻佩戴在平手卿腰間,才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啊……”

    總之是反複強調升官和賜刀的事情。

    一來二去的,平手汎秀的聲望也確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被描述為“刑部少輔,三國守護,配著鬼丸國綱的幕府重臣”的這個形象逐步在上層人心目中擴散開了,漸漸有幾個七老八十的公卿和僧侶聲稱“平手刑部正氣凜然的身姿,頗類雲光寺江雲生前。”

    雲光寺江雲何人?

    即昔年的近江霜台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