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二章 鬆永家的野望(1/3)

作者:落木寂無聲字數:10892更新時間:2019-05-17 21:53:14

    京都地北偏西,現已廢棄的平安時代二條大道與中禦門大道,兩條橫街交夾處,建有長寬二百餘間(約400米)四方形大型院落,四麵掛著足利家的二引兩之紋,便是世人所說的“二條禦所”了。

    此地原是織田舊主,管領斯波武衛家駐京辦事的屋敷,後來隨家族一道衰敗。十多年前足利義輝將居所移至此地,預備在原址基礎上加固城防,設立箭櫓,挖掘堀溝,然而工事並未完成,就遭三好三人眾弑殺。

    後來足利義昭上洛登位,得了織田信長之助,手頭姑且算是有些餘裕,便將這項工程重新啟動,還加大了規模,最終形成一套兼具防禦性與視覺效果的建築方案。

    內外共計三層,呈現渦狀構造,上下全為石製,基本沒有用到土木充數。三之丸外麵設有深達一丈的水堀,二之丸外又是一道數尺深的幹堀。四個角和大門兩側建著數座雙層箭櫓,即可瞭望觀察,亦可據高射擊,也順便起到貯藏口糧箭矢作用。入口附近的牆壁上,設有密集的狹間,供防守士兵使用。本丸裏麵,則是非常新穎的三重天守代替了傳統禦館,上覆著四處搜刮來的金箔瓦,外露巨大的紅木支柱。

    唯一不符合守城要旨的是,正門過於寬闊,一目了然,沒有狹窄蜿蜒的虎口馬出結構,這大概是是為了便於舉行大規模活動,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這“二條禦所”竣工三四年以來,一直未受到戰爭考驗,直到鬆永家悍然響應武田家的謀逆行為,率兵前來作亂。

    於是,今日禦所中難得一見地站滿了足利家的士兵。箭櫓上、城牆後到處都是人,數千士兵把內外三個曲輪占得滿滿當當,旌旗如雲,人聲鼎沸。

    一堀之隔,幾百步外,鬆永軍一萬多人的軍勢,卻是布置得井然有序,分成一二十個營盤,拉開適當的距離,既可相互照應又不至於過分擁擠。

    南麵正中,人數最多,裝備最精的那一塊,高高樹立的大蠹上是五葉蔦的家紋,無疑是詐稱藤原後裔的鬆永氏。

    旗下端坐於馬紮之上,手提軍配,身披羽織的年輕人,躊躇滿誌,顧盼生威,正在聽取家臣和臣從勢力的匯報。

    鬆永久秀年邁體衰已經難以親征,那麽陣中的總大將,自然是其子鬆永久通了。

    “禦所之中有士卒四千以上,仆役侍者五至七百,僧侶文人三至四百,以名字狀來看,佩刀帶甲者約有二千,鐵炮約有五百,但糧食隻有一千六百石,滿裝的矢倉也隻有兩個,武具想必不太足夠。”

    “織田家派前田利家支援東美濃,據說帶兵六千左右以抵禦秋山信友的偏師。其餘主力計約二萬八千,號稱五萬,自岐阜城出發,預備與德川會於遠江。三天前已至清州城,而後繼續南向,無論京都有何變化,他是斷無折返之理了。”

    “備前浦上家,在月初發令,盡募領內十四以上,五十以下男丁,號稱得二萬七千眾,誓要奪回室津城。淺井家肯定已經得知了近畿發生之事,不過目前為止尚未有棄城班師的跡象,反而是不斷向西運輸物資。”

    “越前朝倉家的軍勢尚未全線集結,但昨日亦通報說有近萬人先行出發,逼近彥根一帶。北近江淺井留兵甚寡,料想難以阻攔。南近江則是人心不安,據說有五六千人聚於竹中重治麾下,駐於佐和山城。餘者各自籠城不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