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24章 奇兵突進(1/5)

作者:祈禱君字數:19758更新時間:2021-04-27 05:37:45

    冬天的火燒盡一切,卻會為春天的萬物帶來新的生機。

    如今的魏國各地雖然仍然戰火不休,但洛陽的穩定卻像是深深紮入地下的根基,即便火勢燎原,卻隻能燒盡一切枯朽,未來等待著春天的必然是蓬勃的生機和茁壯的成長。

    相反,處處繁花似錦的梁國,卻因為根基的腐朽,注定了這一場空虛的熱鬧,隻要一場風暴,便會人間無數雨打去。

    可惜身在建康的“有識之士”們,或是毫無察覺,或是有所察覺卻無能為力,還沉浸在“天下太平”的歌舞升平中,幸災樂禍著魏國不幸的動『蕩』,慶幸著梁國將會因此而重新崛起。

    歌功頌德的對象,從原本兢兢業業的老皇帝蕭衍,變成了新晉的“掌權者”皇子蕭綱。

    和他的父親不同的是,這位皇子從未有過單獨治國的經驗,籠罩在其父和其兄頭頂的光環常常使他在政治上被人忽視,他的詩賦和才學一直被人所稱讚,然而像這樣被恭維成“在世堯舜”的情況,幾乎從未有過。

    這樣的稱讚也讓他越發確定了自己的決定和選擇是正確的,至少即使父親和兄長還在位的時候,他們也沒有獲得過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厚的感激和稱讚,佛門甚至將他奉為“護法持國天”,在各地的寺廟中供奉。

    不過二十出頭的年輕皇子,徹底的沉浸在了甜言蜜語之中,漸漸『迷』失了方向,刻意遺忘了還在同泰寺出家的老父親,還有在各地鎮守藩鎮的兄弟們。

    傅歧攻入同泰寺後,東宮和蕭綱對同泰寺加強了防禦,不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甚至為了不給人可趁之機,連同泰寺周邊區域都不準人進出了。

    蕭衍積威太重,無人敢冒犯他。蕭綱再怎麽忤逆,對這個父親依然充滿敬畏,依然派了可靠的小沙彌去伺候他,而他的吃穿用度比照著當時在同泰寺出家的蕭統再加一等。

    在蕭綱心中,他的父親不是被他“軟禁”了,而是在佛門“清修”,享受著皇家寺廟主持的供奉。

    他甚至多次在宮人麵前發願,要將這個“傳統”繼承下去,待他年老後,也將前往寺廟出家,將這個國家交給精力更旺盛的年輕人。

    這樣“虔誠”的言行更是引起了東宮上下的交口稱讚。

    沒有多久,傅歧北逃魏國的消息傳來,讓東宮上下徹底鬆了口氣。

    傅家上下是皇帝的心腹,傅歧又武藝高強、交遊廣闊,傅翽死在建康,傅歧能招募死士遊俠攻入同泰寺,可見他的智勇之過人,不僅僅是蕭綱,整個東宮都將他視作大敵,擔心養出一個“伍子胥”式的人來。

    當日傅歧在同泰寺裏逗留的時間太短,皇帝並未被擄走,可這件事卻傳入了京中不少人家耳中,建康上下也暗『潮』湧動,即便蕭綱刻意控製、拉攏了京中的高門,還是有不少人擔心傅歧會外出尋人“勤王”。

    再加上傅歧身邊有死士,這段時間蕭綱和東宮官員外出的頻率都少了許多,既怕遭遇刺殺,又怕傅歧真撕破臉不管不顧,在人前被責難。

    東宮一直都有自己的耳目和眼線,追殺傅歧的人派去了一波又一波,卻都無功而返,那傅歧滑溜的像是條鯰魚,又狡猾似狐狸,一路上還有人幫忙,好幾次明明已經圍住了,硬是給突圍了。

    現在聽聞他帶著人去了北方,而不是突圍去了梁蕭宗室最多的荊襄,自然覺得少了個大患。

    南北因為政治迫害互相逃亡的例子很多,極少有能重新回國的,外國人到了異國很難獲得信任。

    少了心腹大患,蕭綱又敢出門了,東宮官員們又繼續歌舞升平了,梁國朝堂上下充滿著又矛盾又和諧的詭異氣氛,沒有過多久,蕭綱便在東宮官員的“再三相勸”下,以“國不能一日無君”的名義臨朝為儲了。

    他到底還保持著最後一點清醒,沒敢一步到位直接登基。

    可即便是如此,從梁國宗室到各地鎮守的郡守,齊齊嘩變了。

    梁國不似前麵幾朝,朝政更迭極快,太子經常換人,昭明太子在時,東宮自有一套官職和流程,各地無論是供奉還是覲見、傳書都有了成例。

    現今皇帝剛下令裁撤東宮不久,蕭綱一無詔書二無國令便自立為儲君,各地沒有見到印著皇帝之寶的正式通文,便不肯認這個太子,認為違背了蕭衍立下的梁國立儲流程。

    東宮官員們和蕭綱心中都懼怕蕭衍,一直不敢去同泰寺和他當麵對質、索要印璽,沒有皇帝之寶很多事情都無法進行下去,所以他們才另辟蹊徑,想要以太子之位攝政監國,等局勢穩定、朝中上下內外都信服了,再順理成章的登基。

    梁山伯一直在等著這個時機。

    蕭綱一稱太子,他便將皇帝臨危送出的勤王詔書抄做了幾十份,命人傳遞天下,而皇帝加蓋著皇帝之寶的手諭,則由陳霸先、楊白華等人親率騎兵送往荊襄,送至蕭衍的幾個兒子手中。

    蕭衍的幾個皇子,蕭綱因為兄長是太子的原因,一直得以留在京中作為輔臣,和他們一母同胞的五子蕭續鎮守江州,四子體弱多病留在建康,其餘幾個年幼的皇子,都在太子出家那年被封往了藩地。

    其中六皇子蕭綸接替了臨川王任了揚州刺史,但行事風格和能力都和臨川王差不了多少,沒人敢讓他治理揚州,隻是擔著刺史之名而已。

    七皇子蕭繹年幼時因病致一眼失明,在眾人眼中失去了登位的可能,蕭衍心疼這個兒子因病殘疾,便將荊州、湘州都交給了他,又派了已故魏國名將王神念之子王辯僧輔佐。

    荊襄沃地千裏,七皇子手底下人才濟濟,故而蕭衍有一封詔書是專門頒給蕭繹,命他調動荊邊四州的兵馬來勤王的。

    如果說揚州和江州的皇子可能還處於各種考慮觀望一陣,那和蕭綱並非一母同胞的七皇子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

    事實也是如此,收到陳霸先趕赴江陵送來的詔書後,七皇子蕭繹立刻便召集了湘東王府所有的屬臣、將領,將詔書示眾,又下令各軍將領整軍,準備前往建康帶兵勤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