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27章 齊人之福(2/5)

作者:祈禱君字數:13164更新時間:2021-04-27 05:37:46

    在西邊的涼州、北麵的平洲、幽州,一些曾經被鮮卑貴族和漢人官員壓迫極狠的雜胡首領和胡族勇士,為了能擺脫這種任人宰割的日子、為自己的族人找一條活路,也紛紛辭別族中的老幼,向著洛陽出發。

    一時間,洛陽似乎又一次成為了整個天下的中心,明明還隻是夏天,可但凡有點野心和抱負的漢子們,都已經憧憬其自己在冬天的武舉中一舉得名、天下震驚的時候了。

    馬文才不是魏國人,雖知道北方尚武,卻沒想到收到漢化影響這麽久的魏國依然尚武到這個樣子,當即被各方喜滋滋來回報的將領傳回的消息嚇了一跳。

    不提其他地方會來應試的勇士,光賀六渾、慕容紹宗、賀拔勝和陳慶之的白袍軍麾下報名參加武舉的,就已經有三千多人。

    該怎麽比,馬文才腦子都快想破了,還是花夭給出了經驗,用了魏國早些時候選拔新兵的方法,據說她的曾祖母和曾祖父就是在新兵訓練時結識的,當年魏國鐵騎幾十萬,即便是新兵營中也有幾萬人,若不是有成熟的選拔方法,真要靠殺敵一點點出人頭地,那位赫赫有名的花木蘭怕別說出名,也許仗快打完了還在割人頭呢。

    一邊在籌備武舉的時候,馬文才也沒有閑著。

    魏國現在的兵製很成問題,已經淪為擺設的羽林軍不說,軍戶和募兵戶的結合使得兵製一片混『亂』。

    在北方,沒有地位和身份的羯、氐、羌等雜胡兵團與六鎮兵團戰鬥力極高,戰損率也最高,可除了打仗沒有任何謀生的手段,待遇低的令人發指;

    在南邊,募兵製得來的軍隊普遍是平民入伍,一旦入伍便拖家帶口在軍中生活,吃空餉、買賣軍械的問題很嚴重,以前陳慶之一路北上,很多城中動不動號稱幾萬兵馬,實際上連三分之一都沒有,便是這樣的原因。

    南方士卒瞧不起北方的野人,北方的軍士瞧不起南方士卒的軟弱,這使得他們混編成了一種不可能,而地位和待遇的差距也讓馬文才十分頭疼,北鎮兵起事就是為了提高待遇,可北鎮兵提高了待遇,戰鬥力低下的南方軍要不要提高?

    這其中的權衡要處理不好,不需要等馬文才先謀朝篡位,全魏國的軍人就能把馬文才直接掀翻。

    所以這段時間,馬文才、賀六渾和花夭都在討論軍隊改製的問題,他們都想趁著這次武舉的機會奠定“府兵製”的基礎,因為要建立府兵製,就得提拔、發展一大批中低層將領,而且還要在各地重新建立早已在魏國式微的軍府管理各地有軍籍的府兵,主持平時的軍墾和訓練工作。

    於是問題兜兜轉轉一圈又繞回了原點上。

    要用“府兵製”恢複魏國軍隊的秩序、擴大耕地的合理使用麵積、減少各階級的摩擦,對軍籍的管理、對各地土地的勘測和登記造冊刻不容緩,然而現在能找出的能寫會算、能熟悉各地土地情況的官員太少,尤其是連年的征戰使得天下各州的戶籍和土地的黃冊或缺失、或信息不符。

    而洛陽對於各個地方的控製也已經大不如前,致使各地流民和蔭戶問題嚴重,想要重新安置流民、勘查土地分配越發困難。

    說到底,還是缺人,缺大量有技術的、有經驗的地方和中央官員。

    馬文才被缺人的問題累得頭發大把大把的掉,這裏不是冗員嚴重、懷才不遇者太多的梁國,是飽經戰『亂』的魏國,能用的人本來就少,有經驗的大族和高門卻自命清高不肯接下舉賢令上京,這讓馬文才越發不滿。

    就在馬文才為了沒人用焦頭爛額時,祝英台率領著上千的茅山弟子,打著黑山軍的名義,來到了洛陽。

    馬文才剛剛聽見的時候,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你說什麽?誰來了?帶了多少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