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9章 不為人知的野史(1/3)

作者:何太極字數:8252更新時間:2021-04-27 19:38:06

    這一段秘辛還是要從顏真卿留下這部《祭侄文稿》傳世之作說起,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堂兄以及堂侄在戰亂中遇害,之後顏真卿派遣長侄前往善後,隻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才有祭侄文稿之作。

    在顏真卿之後,《祭侄文稿》流傳於世,元人鮮於樞題跋稱,“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可謂後世給與的最高評價。

    然而這部書稿經曆大大小小的朝代變跌,宋朝時輾轉流落到民間書法大家蘇晉文之手,當時的蘇晉文已經八十有餘,平生酷好收藏曆代名家書法,而這部《祭侄文稿》得來不易,而且當時保存的極為完好,蘇晉文將其視作平生最珍貴的收藏品,幾乎日夜觀摩,甚至連睡覺的時候都要放在枕邊。

    練習書法的人都有一個愛好,那便是臨摹前人名家作品,蘇晉文也不例外,但是這一次他卻遲遲沒有動筆,花費了半年的時間,將這部書稿的每個細節都牢記在心,就在他開始臨摹之前,蘇晉文遙好友相聚探討書法,一時沒忍住將祭侄文稿拿出來炫耀,卻不料因此給自己引來了一場變故。

    當時正值宣和年間,宋徽宗在位時期廣收古物和書畫,以擴充翰林圖畫院,豐富皇家內府收藏,當時對整個曆史的繪畫藝術做出了很大的推動和倡導作用。

    當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宣和內府為了愉悅徽宗,私下裏在民間大肆搜刮文物,而蘇晉文私藏《祭侄文稿》一事,經由好事之徒傳揚,被內府官員所知,便派人去蘇家查看。

    所幸蘇晉文當時在朝堂之上也有些關係,說了幾番好話,才暫時將那些官員打發回去。不過他自知這事瞞不下來,況且與朝廷做對,其下場可想而知,若是被捏造一個忤逆聖意的罪名,那可是殺頭的大事。

    左思右想之下,蘇晉文情知不能得罪朝廷,便讓自己的長子送了一封書信給內府官員,告知對方次日天亮之前他會親自將書稿送入內府。

    得到了對方肯定的答複之後,蘇晉文便將自己鎖進了書房,苦思冥想了一夜,直到臨近天亮之時,他才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張生宣,開始動筆臨摹《祭侄文稿》,可惜的是,在作品完成之後,蘇晉文也因為心力憔悴昏死了過去。

    第二日蘇晉文未能履約,本欲讓長子代勞,結果引得內府官大發雷霆,一紙訴狀呈遞上去,還未到徽宗手中,便被翰林院批奏下來,當日便將蘇府上下查抄了一邊,府中所有私藏書畫古玩都被沒收。

    所幸蘇晉文最後求到某位朝堂高官,這才避免了一場牢獄之災,但蘇家上下受到莫大牽連,最後不得已遷出京都隱居田園,至於他臨摹下來的那一份《祭侄文稿》,則被蘇晉文貼身縫製於內衫夾層之中,最終得以保存了下來。

    經曆了這麽一場變故,蘇晉文的身體每況愈下,不日後得了一場重疾,臨死之前在長子的幫助下,將臨摹祭侄文稿的宣紙右下角揭開一層,用特殊的紫毫筆蘸墨題上了自己的世俗名諱,然後又將其用紙漿黏貼起來,風幹之後便看不出任何痕跡。

    這一段秘辛還是要從顏真卿留下這部《祭侄文稿》傳世之作說起,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堂兄以及堂侄在戰亂中遇害,之後顏真卿派遣長侄前往善後,隻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才有祭侄文稿之作。

    在顏真卿之後,《祭侄文稿》流傳於世,元人鮮於樞題跋稱,“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可謂後世給與的最高評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