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55章 魔軍天險怎相抗、黑風四十、一線青霜(1/2)

作者:龍淵字數:4918更新時間:2019-10-23 04:16:56

    在炮彈攻勢奏效之後,這個班的戰士就可以順著鋼絲索滑進城內,和自己的戰友會合了。至於蒙軍利用這個平台向喜峰口城關裏投擲萬刃,那卻是不存在的。

    因為即便是蒙軍的巨型投石機,這七百米的距離也是它們射程的一倍。更何況這個平台上空間很,根本容不下投石機的巨大力臂在那上麵揮舞。

    同時這支喜峰口守軍部隊,也要像榆關守軍那樣埋設地雷、挖掘壕溝、布設鐵絲網,牢牢的掐死灤河口這條通道。

    當沈墨再次帶兵向前進發的時候,他這支萬人隊負責的目標就隻剩下了一個,就是前方的古北口!

    ……

    正當沈墨向古北口進發的時候,通州軍的戰略總預備隊,五千名海軍陸戰隊員,也在一路疾行之下趕到了涿州城。

    這支隊伍是由當年餘九郎的老搭檔,那個在臨安的皇宮內用死人布置鬼片兒場麵的趙金錠帶領的。

    涿州城並非戰略要地,所以隻是由投降蒙軍的金國將領負責鎮守。當他們在遇上這支精銳的海軍陸戰隊時,涿州的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與此同時,楊清嶽也趕到了居庸關附近,正要和簇的蒙古守軍展開一場大戰。而王雲峰則是帶著他的萬人隊,一路拚命向著雁門關方向進發。

    全軍爭分奪秒,他們不是在和敵軍激戰,就是在趕往戰區的路上!

    ……

    在燕雲十六州裏,卻有一個重要的關隘不在這三支萬人隊的攻擊範圍內,它就是下奇險……飛狐口!

    飛狐口今的名字叫做北口峪,也影四十裏黑風洞”之稱。

    它位於太行山脈的最東端,在太行山和燕山、恒山山脈的交接點上,軍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千百年來兵家必爭之地。

    飛狐口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漢初。在《遼史》的“地理誌”上記載:“相傳有狐於嶺,食五粒鬆子而成飛狐,故此處名飛狐口”。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打了個落花流水,他手下謀士酈食反對劉邦西逃。提出東塞太行之險,北距飛狐口,南守白馬之津,便可以在戰略上形成在包圍的形勢,壓倒項羽的建議。

    劉邦執行了這一戰略,果然最終擊敗了項羽。

    在北宋的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將賀令圖與潘美被遼軍大敗於飛狐口,也導致了楊老令公楊無敵,在陳家穀血戰而死。

    幾千年來,飛狐口一直是華北平原與山西高原、蒙古高原之間的要隘,是關內通往關外的重要孔道。

    出了這條峽穀往北可以東去遼東,西去甘綏,北上太原,越過沙漠草原,直達蒙古和貝加爾湖。而出了峽穀的南麵,就可以東下江浙,南去中州湘楚,西赴陝川。

    所以這飛狐口影襟帶桑乾,表裏紫荊”之稱。更被人形容為“撮乎雲穀之間,吭背京鼎,號鎖鑰重地”。

    ……

    飛狐口是一條極其狹窄的通道,也是由一道絕壁形成的然要隘。它的最寬處有八十餘米,而最窄處卻隻有三米不到,就連一輛牛車開過去都費勁。堪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