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1/3)

作者:夜深字數:6828更新時間:2019-11-19 09:09:25

    董大山在做完交接後並未在安慶久留,很快就回到了南京城。

    離開南京已有幾月,這一次回到南京,給董大山的感覺似乎有些不同。除了皇子誕生,整個南京城還沉浸在狂歡的氣氛中外,現在的南京不僅比他離開時更有次序,也更加繁華。

    這幾年,大明商業的發展速度之快是令人瞪目結舌的,在寧波時,朱怡成就扶持商貿,大力發展海貿。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麵是朱怡成想改變四民之策,另一方麵也是考慮到資金來源。

    那時的朱怡成還很弱,他手上雖然有從清廷那邊弄來的大量糧草和金銀,但相比數萬部隊的開銷,還有維持地方的支出,這些遠遠無法滿足。靠著海貿暴利,朱怡成勉強度過最艱難的時刻,等到他重登監國位時,大明的商業模式已逐步確定下來,隨著收入的增加,大明朝廷的財政慢慢走向了良性循環。

    在南京登基後,整個大明更如一駕飛奔的馬車,駛入了快速道。如今大明僅靠四省半的地盤,其財政收入已超過了五千萬兩白銀,也就是折合永業銀元六千萬之巨。

    更令人驚愕的是,這個財富累積速度還在以極高的比例不斷增長,根據戶部統計,預計明年這時候,財政收入就能超過一億元,這數字在當下是足以令人瘋狂的。

    要知道在康熙時期,清廷全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三千萬兩左右,曆史上到乾隆時期也僅是四千萬兩。可相比如今大明,僅憑四省半的地盤其收入就遠超整個清王朝。

    更重要的是,清廷的財政收入極大部分包括地丁,也就是田賦這一塊,占了所有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餘占大頭的分別是鹽鐵和關稅,大約各在百分之十不到,再加一些其餘雜七雜八的茶課、契稅等等,構成了清廷全部的收入。

    但在大明卻不同,大明的田賦極少,六千萬的財政收入中,田賦所占比例僅隻有百分之三都不到,隻有區區一百六十萬。而關稅和商稅金占了絕大部分,高達五千萬。此外鹽鐵專賣中把鐵的部分剝離,以刺激工業化的發展,至於鹽作為戰略物資經營依舊握在朝廷手中。

    田賦雖低,但大明對於土地的控製極其嚴格,為吸引人口從土地轉移到商業和工業方麵,朱怡成製訂了嚴格的土地買賣和轉讓法,不僅提高契稅比例,還嚴格限製個人擁有土地的麵積,以防止出現土地兼並情況發生。

    與此同時,商業和工業的不斷發展也刺激了人們從土地刨食轉而向其他行業轉變,再加上海貿的興起,更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等各行業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朱怡成手中掌握著皇家銀號,而現在皇家銀號已正式改名為大明皇家中央銀行,成為了大明頂級金融機構,隨之而來的是各類商業銀行的出現,這些銀行也跟進一步影響到了整個大明的發展方向。

    作為首都的南京,是最能體現大明改變的。如今的南京城是一座毫無疑問的巨城,相比之前的南京,南京的麵積已朝著原來城牆外不斷擴張,人口也隨之巨增,相比北京的大約五十多晚人口而言,僅南京城內人口數已突破了六十萬,如果加上南京城牆外的新區,整個南京人口已逼近百萬之數,這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