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子抵津(2/3)

作者:夜深字數:6542更新時間:2020-10-01 10:16:47

    對於這點,朱怡成並沒有和之前大明那樣在南京重設一套行政班子,搞什麽另立南京六部之類的安排。

    當年大明之所以另立南京六部,搞兩套班子,那是因為曆史的特殊原因,再加上南北道路不便的原因所至。

    而如今,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大明已進入了海洋時代,由北向南已不再需要通過漕運和陸路,如果由天津南下至多三日就能抵達南京,交通的便利使得南北溝通變得方便,朝廷也便於直接掌控江南。

    更重要的是,大明已經開始修建鐵路,等第一條鐵路完成後,大明就會著手向北方延伸,這也讓再在南京設立一套班子已沒有了任何意義。所以朱怡成暫時隻會讓六部的部分官員進行南京留守,而取消了南京六部的設置,同時準備把南京像後世那樣直接以直轄市的方式歸於中央管理。

    所以現在就連皇帝朱怡成,這一次北上也是單獨一人,他的皇後、太子、皇子和後宮一應人等依舊留在南京,等日後再行北上。

    護衛朱怡成北上的是東海艦隊的一支分艦隊,現在大明周邊海域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一路的安全自然是有保障的,何況朱怡成也不是那種養於深宮的皇帝,他可是複興大明的馬上皇帝。

    由南京登船,自上海出沿海一路北上,為確保安全中途並未進行停留,僅僅兩天時間就抵達了天津外海。

    當艦上軍官來報,說是馬上就要抵達天津時,身著便裝的朱怡成從船艙內走了出來,他來到甲板,朝著西方眺望著。

    沒錯,一條地平線已經出現在了他的眼前,隱隱約約甚至能夠看到天津城城樓的輪廓。呼吸著海上迎麵而來潮濕而又冰冷的空氣,回望著身後的茫茫大海,朱怡成不由的心曠神怡。

    這時候,他突然間有寫詩的想法,怪不得曆史上許多古人會因為景色而發感觸,從而賦詩一首。

    可惜的是雖然有這樣的感覺,但朱怡成心裏知道自己不是那個料,他總不能吟上一首:遠看滄海霧茫茫,近看天津在跟前的打油詩吧?這種詩流如果傳下去自己恐怕都得羞愧至死。

    至於當場抄一首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什麽的,大氣雖然則大氣,但朱怡成也不想做這種文抄公,這點自尊心還是有的,所以隻能在心中感慨一番後就此作罷。

    看著很近,可離正式靠岸卻還有些時間,在甲板呆了一會兒後,由於天氣實在太冷,有些不習慣的朱怡成就回了船艙。

    大約一個時辰後,他所的戰艦終於停靠了碼頭,這時候重新換了常服的朱怡成在艦長的指引下開始下艦登岸。

    此時此刻,碼頭上已經等了不少人了,為首的是董大山,廖煥之現在還在北京城,倒不是廖煥之托大不來,主要是因為兩位軍機大臣必須有一位需要在北京坐鎮。

    董大山作為軍機大臣和陸軍最高將領執掌陸軍,天津有陸軍司令部在,再加上朱怡成到達天津後還要護送他一路前往北京,所以迎接的任務由董大山負責是最合適不過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