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火花(2/2)

作者:夜深字數:4300更新時間:2021-10-15 11:13:45

    黃履莊的匯報用了將近一個多時辰,朱怡成認真聽著,時不時還開口詢問一二。

    聽完黃履莊的匯報,朱怡成既欣慰又感慨,欣慰的是黃履莊所主導的化學機構比自己預想中的設置順利,現在科學院中已抽調了近百人進入這個機構開始各項研究。

    感慨的是,這個時代的人才還是太少了些,在這百人中真正的明人(漢人)隻占了二分之一,而且這二分之一中有一大半是科學院建立後陸續培養的,另外一小半是從民間尋來的,這一小半中居然當過道士的還不少。

    不過這也不奇怪,化學在西方最初被稱為煉金術,而在東方同樣有類似的名稱,或者叫“煉丹”。

    古代的時候,道士通過初級化學進行合成,其中黑火藥就是合成的產物,此外還有汞、硫酸等等物品,相比普通人,道士對這更為熟悉,並具有一定的實際動手能力。

    除去這些人外,其餘的近半人都是歸化明人,也就是這些年朱怡成從海外招募的西方科學家。

    由於之前歐洲因為西班牙王位戰導致長達十多年的戰爭緣故,歐洲各國在戰後的情況並不樂觀。

    現在別說一些小國了,就連曾今稱霸歐洲的法蘭西也因為戰後債務的壓力而拮據,從而導致王室開銷壓縮,從這點來看,歐洲各國的日子很不好過,更不用講普通人了。

    此外,西方國家中教會的影響力依舊很大,科學和神學的矛盾下西方科學家還沒有後世崇高的地位,當然除了極少數人外。再加上西方各國的國王、政府對於科學家的不認可,甚至輕視,這些科學家(學者)大多都過得窮困潦倒。

    後世的許多公知在討論科學發展的過程中,無不捧西方的臭腳,吹噓西方的科學土壤和對於知識的尊重,但他們恰恰忘記了現代科學在西方的黑暗時期,也忘記了化學之父拉瓦錫的腦袋是怎麽被砍下來的,更忘記了所謂革命者擔任的法官在法庭上用驕傲的姿態說出“共和國不需要科學家”的話。

    相比歐洲,大明現在的風氣極其開放,吏治清明,國力強盛。而且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之後在許多時期都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宗教在中國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當大明以不同於滿清愚昧無知那樣麵對整個世界時,大明的發展速度是令人無比驚歎的。再者漢人中很少有類似西方世界的“種族歧視”觀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一向是漢人融合其他民族的基礎。

    所以說,當大明有目的性地向西方各國開始招攬人才的時候,很快一些人才就陸續來到了東方,並被這富饒美麗的國度所吸引。

    科學院的化學機構中這些西方學者正是這樣來的,他們的到來同時也帶來了西方近代科學研究成果,使得東西方的頭腦在這一刻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