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草原上的變化(2/2)

作者:夜深字數:5628更新時間:2021-12-15 14:03:45

    唐全不愧是唐全,幹的就是漂亮,這大明天子把唐全擺在這個位置上一點都沒錯,有了建設兵團給西北軍解除後顧之憂,對於嶽鍾琪和林建章來說是這些日子最好的消息了。

    先不說唐全在西域展開他的“種田”大業,在蒙古草原上,順義王鄂爾泰在包克圖的王宮中緊皺眉頭,似乎對什麽事有些難以決斷。

    在外人眼裏,鄂爾泰是大明的順義王,是北方蒙古草原名義上首領,是普通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可是鄂爾泰卻知道自己這個順義王地位著實尷尬,甚至其權勢遠不如常人所想象。

    鄂爾泰不是蒙古人,他是滿人,他入主草原說起來是陰差陽錯,當初滿清和大明開戰,鄂爾泰作為大清上書房大臣,康熙的近臣,後來建興上位的功臣,受命領兵統帥蒙古各部和大明作戰。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鄂爾泰領軍蒙古,而且為拉攏俄羅斯也就是當初的羅刹國甚至發動了漠北戰役,從而和俄羅斯瓜分了漠北三部。

    漠北一戰,鄂爾泰以強大的武力壓製住了蒙古各部,並且在蒙古草原上建立起了說一不二的權威。可鄂爾泰怎麽都沒想到,正當他打算統合蒙古各部,繼續為大清效命南下和大明作戰的時候,大清的後院失火了。

    建興被囚,雍正上位。鄂爾泰在朝廷中的盟友耿額被雍正斬殺,而那時候鄂爾泰剛丟掉了山西一地,把主力向蒙古回撤。

    由於清廷的巨變,雖然雍正向鄂爾泰承諾既往不咎,並要求鄂爾泰率部回歸清廷中樞,同時派軍支援遼東清軍,可那時候鄂爾泰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後台沒了,朝中的盟友也死了,雍正的話根本就不可信,一旦自己聽信了雍正自投羅網的話,那麽等待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為此,鄂爾泰拒絕了雍正的命令,他這麽做等於和雍正撕破了臉。

    在這種情況下,鄂爾泰隻能和清廷分道揚鑣,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要在蒙古自立並不容易,為了保全自己和自己的那些部下,鄂爾泰索性向大明伸出了橄欖枝,從而歸順大明。

    可就算這樣,鄂爾泰因為不是蒙古人卻擁有著蒙古順義王的名頭,這在許多蒙古部落的王爺和台吉眼裏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鄂爾泰想坐穩蒙古順義王的位置除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外必須依靠大明的支持,隻有大明強大的後盾在,那些和他麵和心不和的蒙古人才能壓得住。

    為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鄂爾泰隻能向大明進行傾斜,依靠大明維持在蒙古的統治。

    可這個結果恰恰也是大明願意看見的,大明之所以把順義王的爵位給了鄂爾泰同樣也出於這個考慮,如果鄂爾泰是真正的蒙古人對於大明來說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正因為鄂爾泰不是蒙古人,這樣一來反而更有利於大明對蒙古的滲透。

    這些年裏,隨著大明對鄂爾泰支持的力度逐漸增強,大明滲透入蒙古草原的也越來越甚。更因為科爾沁的緣故,大明非但把鄂爾泰和其他蒙古部落強行綁上了戰車,同時還以打擊科爾沁殘部的正當理由從商業、文化甚至軍事各方麵在蒙古草原不斷深入。

    這些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包克圖這個地方更是明顯。

    大明的影響和滲透,其實對於普通蒙古人來說卻是一件好事,因為大明的商人能夠給他們帶來所需要的貨物,同時也能通過商人銷售他們的牛羊馬匹甚至以前根本沒什麽大用處的皮毛、奶製品等等,使得普通蒙古人在商品流通中獲利。

    大明的軍隊和蒙古騎兵一起守護著這片草原,防範並擊退那該死的科爾沁殘部,阻止他們在蒙古草原上的燒殺搶掠,這些都給普通蒙古人帶來了看得見的好處,也使得普通蒙古人逐漸對於大明越發開始親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