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1/2)

作者:夜深字數:4226更新時間:2022-01-15 13:35:50

    熱氣球的研發早在永業十五年就開始了,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向往飛翔天空,幻想著如同鳥兒一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所有的神話故事中都有飛翔的描述,其實早在宋朝的時候,民間就有人試圖仿照鳥兒的翅膀飛向天空,用紙紮了兩個風箏一般的翅膀裝在身上,從高處往下跳,當然這種民科的研究最終以墜毀人亡而失敗告終。

    在之後的歲月裏,有不少人出於興趣又或者出於夢想企圖實現這個目標,采取的辦法千奇百怪,但卻都未能成功。而到了如今大明的時候,再一次有人提出這個觀點。

    對於朱怡成來說,飛翔當然不是夢想,因為在後世別說司空見慣的飛機了,就連個人飛行器都已經發明了出來。

    但在這個時代,飛翔依舊是不可觸摸的幻想,而且隨著大明國土的不斷擴張,如果能夠解決飛翔的問題,無論對大明的信息傳遞、交通、軍事、運輸等各方麵都是極其重要的。

    用於飛翔的器具,最為合適的自然是飛機。但在目前大明剛剛開啟蒸汽時代初期的情況下,飛機限於技術不可能製造出來。所以朱怡成就把目標移向了最為傳統,也最為簡單便利的一種飛行器具,那就是熱氣球。

    熱氣球在曆史上的出現是在十八世紀末期的歐洲,相比那個時間,現在的大明要比曆史熱氣球出現的時代早了近半個世紀。熱氣球的原理其實並不難,在中國早就有孔明燈的製作,相比歐洲熱氣球的出現,孔明燈可要比它更早近千年的時間,隻可惜當時的中國人並沒有把它嚐試使用在飛行器具上,從而錯過了一個劃時代的發明。

    而現在,大明已經走在了科學的前沿上,熱氣球的原理說白了就是利用加熱空氣產生向上的浮力,從而帶動氣球升空。

    為了研製熱氣球,大明科學院用了足足兩年多的時間,在這研製過程中不僅有對熱氣球的材料、造型、浮力計算等各方麵的研究,同時還需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加熱的燃料。

    朱怡成並不希望使用十九世紀常用的氫氣作為氣球的填充產生浮力,從原理來說氫氣作為填充浮力是最大的,可是氫氣過於活潑,一旦遇火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

    在曆史上載人氫氣飛艇的時代結束正是因為興登堡空難的緣故,這場空難是人類曆史上飛行器的巨大災難,僅僅34秒的時間,巨大而豪華的興登堡飛艇就毀於熊熊大火之中,三十六人葬身當場,那張空難的照片更被視為震撼世界。

    出於這點,朱怡成直接就否決了氫氣的思路,直接決定采用最為安全的空氣加熱升空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因為浮力的不足熱氣球的體積會過大,而且對於長時間滯空所需要的燃料也有極高的要求。

    在曆史上,最初的熱氣球是用廢舊木料、紙張等進行加熱升空的,這些東西從體積來說過大過重,而且燃燒熱度不夠,使用起來極不方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