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 構建美好新生活(1/3)

作者:H氏字數:7888更新時間:2021-04-29 19:59:19

    一個半月後,我們到了徽州府(今安徽)騖源。為什麽選址到此?那是因為,我前世家鄉就在江西,在前世的時候,美麗婺源已劃分給江西管轄。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落葉歸根的故鄉情懷,離開了夫家,自然而然會想到回娘家;婺源風光優美,適合農作物耕種,氣候宜人,四季分明,人傑地靈,適合長期居住、修身養性;三是,離交州府獅峰嶺足夠遠,死人複活,沒人知曉,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活得更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陌生的地方,給人全新的生活,給人新的安全感。

    婺源縣隸屬徽州管轄,地處贛東北低山丘陵區,樂安河上遊。山地、丘陵占總麵積83%。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縣境地處中亞熱帶,具有東亞季風區的特色,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較短,四季分明,適合農耕居家。鏡內山巒起伏,走向不一,由於雲霧,雨日較多,高山擋光,林木蔽蔭,所以整個大環境都是寧靜安詳,雲霧繚繞的優美所在。我們當時就在婺源縣縣治弦高鎮定居了下來。

    弦高鎮又稱冉城,城區似舌狀半島,三麵臨水,西倚軍營山,城垣四周按方位築有錦屏、瑞、寶騖、壁月、環帶、嘉魚、保安、弦歌八座城門,城門上均有城樓與月城,城內街巷交錯,路麵皆有青石板鋪就;以縣署為中心,四圍建有城隍廟、水府廟、孔子先師廟、普濟寺、萬壽宮、紫陽書院、試院、翰林公署等。弦高鎮為南宋文學家朱弁,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故裏。曦晨日暮,風鈴聲聲,四顧青山,綠水環抱,風景十分迷人。

    我們在軍營山東北端,星江下遊部位購置了一個宅子,取名叫“和風書院”。依山傍水,主附城區,生活方便,地理位置絕佳。宅子有前庭後院,房屋有20餘間。前麵庭院很大,做為書院主院區,房間規劃有:課室(講課的地方,居中),東有書房(存書之房),廚房,男生臥室,西有女生臥室,雜物間等等,院子裏挖了一個小池子,養了金魚,有一節無頂長廊,種了幾株葡萄,葡萄藤繞廊柱而上,然後匯聚於頂,結成了綠葉成蔭,繁花似景的長廊天花板,許多時候,許多人喜歡在廊沿上坐著聊天,讀書,吟誦。後院,隻有7間房,規劃為主臥,書房,小廚房,奴仆居室兩間。後院種了一些花草樹木,石桌石凳,確是一個天然的休息之所。

    整個宅子東北部臨水,我們購置了一隻小木船,撐船過江,在對岸買了10畝良田,8畝種五穀,2畝種蔬菜。所種農作物全供書院的師生吃,食物不夠吃就再買。請了一個莊稼戶劉茂全權打理,二八分成,農忙季節,全院學員一起出動,搶種搶收。

    我們在弦高鎮鬧市區租了一間門店,開了一個高雅茶館,取名叫“和風茶軒“,請專人經營。茶館裏牆四周懸掛著名人字畫,當然也有諸葛公子自己的畫作,明碼標價,有人看中可以買走。環境布置得十分別致,茶具清潔淡雅,達官顯貴,富商巨賈,名人雅士雲集至此,八方來客,三教九流,無一不入內。是整個弦高鎮數一數二的喝茶聊天談生意之所。茶軒裏還專設了一個講台,聘請了一位說書的,名叫枯葉先生,50歲開外,吐字清楚,聲音洪亮,模仿能力超強。他年過半百,走南闖北,見識廣博,見過世間百態,嚐過人情冷暖,凡是他講過的故事,扣人心弦,如臨其境,總是博得滿堂彩,廳內座無虛席。繁華喧鬧的背後,我和諸葛夫妻倆自然賺了一個盆滿缽滿,富貴流油。開設和風茶軒,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創業典範。

    枯葉先生到底給客人講了一些什麽故事,為什麽會如此吸引人,調合了眾口味呢?閑暇時光,我去聽了幾回,我總結了一下枯葉先生的故事來源。一,有根據曆史傳說、野史典故積累起來的素材,加以融合再創作而成的話本。例如包青天斷案,貴妃醉酒;二,有時改寫一個平常的狗血橋段,但是經過枯葉先生金口講來,就會化腐朽為神奇,變為被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橋段;三,時事新聞怪事,民間戀情至孝。四,還有從我手裏流傳出來《聊齋誌異》和《西遊記》(《聊齋誌異》是出自清代的小說,《西遊記》是明代約1560-1580年寫成的。)。總之,包羅萬象,隻要不涉及政治,當時時局,無所不談,有聲有色,活靈活現,趣味無窮,令人留連忘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