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7章 遼民回歸(2/2)

作者:任國成字數:5836更新時間:2019-07-22 13:57:02

    “所以,隻要咱們給他們地種,給他們工做,不用出一兩銀子,便會有無數遼人哭著搶著回來。”李彥直道。

    “可是他們回來後靠什麽生活啊?”王業泰問道。當兵做工還好,每月有薪水餉銀,可遼南也沒有那麽多做工的機會,種地的話則周期太長,從種下到莊稼成熟至少要半年時間。

    “這些人生命力很強的,野菜獵物,海邊的魚蝦貝殼,現在氣轉暖萬物複蘇,餓不死他們。至於住所,地上挖個坑,坑上麵蓋些樹枝樹葉也能住人。”李彥直歎道。

    王業泰沉默片刻後,發現也隻能如此。遂發文往登州,請登州官府遍告遼民可以返回遼南生活,王業泰承諾凡是開荒種地者,開出的土地歸自己所有,免除三年的田賦。不願種地的可以去鹽田做工,按月給予薪水酬勞,年輕力壯考核合格可為戰兵,入伍吃糧拿餉。

    所有這些一律自願,官府不作任何強迫,而除了十日的口糧外,官府也不承諾再給任何其他費用。當然這十日口糧由登萊官府支付。而對於登萊的地方官員來,能把這些遼民清除出境,給這些糧食他們也願意承受。

    果然,從發文到登州起,便不時有百姓乘船跨海來到旅順,開始數日會有一艘船隻過來,到最後來的船隻越來越多,每艘船上都載滿了遼民。

    王業泰專門派葛洪負責這些百姓安置工作,凡是到來的遼民,先是進行考核,身強力壯又老實者召入軍中,其他的願開荒者由專人帶到能開荒的地點。願去鹽田工作者,則由負責鹽田的王慶派人帶走。為了安置這些遼民,王業泰決定把鹽田規模再擴大兩倍,遼南的海岸凡是地勢合適者都開為鹽田。產的鹽一部分以開中法的形勢換取糧食,多的則由東江商行運到朝鮮販賣。

    在這個年代,食鹽這種東西隻要有根本不愁銷路。

    從三月初開始有遼民渡海來到旅順,到達六月份,來到旅順的遼民數量達到五萬之多,其中青壯也有一萬多人,王業泰又從中招募了六千人,編組為兩營新兵。

    現在遼南的人口超過了十萬人,王業泰手中的戰兵也有兩萬四千人,實力初具規模!

    ps:上一章寫的三十萬斤銅確實有些多,嗯,我修改一下。然後便是科技樹問題,有讀者質疑發展有些快,其實用的技術都是明朝時就有的技術不算太超前,我也不想用太多篇幅寫這些東西,就隻能這樣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