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尋找退路(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6662更新時間:2019-07-07 17:24:54

    當初料羅灣一戰隻能取得大勝,靠的是戰術的勝利,可不是鄭芝龍船隊戰鬥力上的勝利。論戰船的戰鬥力,當時他手中以烏尾船、鳥船為主力的船隊,比其紅毛的大夾板船來可就差多了。誰讓他在那一戰前先遭了荷蘭人的偷襲,手中的一批西式戰船全被焚毀?

    “舟長三十丈,廣六丈,厚二尺餘,樹五桅,後為三層樓!”這就是荷蘭人的蓋倫船【東方稱之為夾板船】。對比鄭芝龍手中的主力戰船——長10丈,闊丈有餘,板厚7寸的烏尾船,那強弱立判!

    隻從船隻的戰鬥力上言,東方的中國已經落後於開啟大航海百年之後的歐洲了。鄭和船隊的輝煌已經徹底暗淡了。

    海盜出身的鄭芝龍在戰船上十分敏感,早在與荷蘭人交惡之前,他就意思到了炮戰時代大型戰艦的優勢,著手開始仿造。

    在料羅灣海戰前,他就已經擁有了十多艘夾板戰船。

    然而在崇禎六年,也就是料羅灣海戰爆發的那一年,新任的荷蘭台灣長官普特曼斯為迫使明朝開放貿易,企圖用武力強占大陸沿海,在劉香的幫助下不宣而戰,派出8艘戰艦,對剛剛追剿劉香得勝而回(廈門),沒有半點戒備的鄭芝龍部發動突襲。

    擊沉、燒毀和弄沉港內鄭芝龍二十幾艘戰船。這些船都是鄭芝龍的精銳部隊,也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海上武裝船隊,船上配備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門大炮。

    內中就有十艘就是鄭芝龍仿照荷蘭戰艦模式建造的大夾板船,其船艦體龐大,裝備精良,船上還裝備了能被拖動、帶有環栓、置於雙層甲板上的紅夷大炮。

    明朝官員對此有記載:“閱其戰艦,堅原如鐵城,每船可安置大銃二十四位。”大銃就是紅夷大炮。

    所以,那一次遇襲鄭芝龍是虧了血本的。以至於料羅灣大戰時候,鄭芝龍所出動的五十艘炮船,都隻是烏尾船、鳥船罷了。

    幸好那一戰鄭芝龍贏得幹淨利索,這些年趁著和平時候默默的舔舐傷口,一年造個一兩艘,實力也依然恢複了來。

    “能鎮平西夷自然是好啊,但那是長久之計。眼下重要之事在於尋找一個足夠大的落腳點。這大員雖好,然其離大陸太近。一旦陸上事有不及,我等若撤軍入島上,則整個東南皆將置於我等水師籠罩。京師豈能安心?”

    “最是得力之地莫過於呂宋,其次為馬六甲。然這兩塊地盤,一在西班牙之手,一在紅毛荷蘭手裏。更別那大員之南已為荷蘭所占。除非是立刻與之開戰,且能速戰速決,決而有勝,否則萬難如意。”

    所以,陳華雖口口聲聲的是南洋,可他實際目標卻不是西班牙和荷蘭,至少現在不是!

    “我倒是想要那呂宋和馬六甲,然以我軍之實力,……”陳華搖了搖頭。廳堂內在座的一幹鄭氏集團的骨幹也盡數搖頭。

    不現實。還影響商貿利益!

    “如此,我就又看中了一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