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萬裏長征第一步!(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8770更新時間:2019-07-07 17:24:54

    用筆在曾櫻的名字下,重重畫了一個圈。

    當前的登萊巡撫,今年春才剛剛履新,這可真是瞌睡了就遞來個枕頭啊。他正想著從北地搞來一些糾糾大漢,來訓練一支陸軍呢。這就有熟人坐上了登萊巡撫的位置,簡直是大吉大利啊。

    因為對鄭芝龍部的陸戰能力,實在沒有信心,而且就是讓他從中挑揀精銳,然後下大功夫操練,他都心理麵沒譜。這不止是因為鄭軍散漫成風,軍心已頹。更因為其內部存在著的地域之爭。

    眾所周知,南方的宗族觀念要比北方要更深遠,同鄉間的抱團和凝聚力比北方要更加強。就是鄭芝龍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都得利於這種觀念。

    看看整個鄭氏宗族,在他其加過程中為他提供了多少人手和便利?

    加之,整個鄭氏集團的骨幹將領,那不管是不是姓鄭,多是以晉江的出身。這就有點像常大帥時期的黃埔軍校和江浙籍奉化籍貫,那生就比其他人高出一頭。

    但他整個集團手下弟兄十幾萬人,又怎麽可能都出自晉江,乃至是泉州一地?

    是以,無論是從長遠角度,還是從眼前,鄭芝龍引入‘外來者’都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也是他前世的觀念影響,總覺得拿刀槍幹仗,北方人比南方人更靠譜一些。這絕不是陳華開地圖炮,朱洪武也是由南推北的麽,實在是舊有觀念。

    而想從北方引入難民流民,曾櫻所在的登萊巡撫職位是再要緊不過的了。

    陳華不可能走陸路引入難民流民的,能走的隻有海路,登州城或許太紮眼了,但是重要性已經微乎其微的芝罘島呢?

    後者自漢唐以來始終是北方的重要海港之一不假,蒙元時候,海漕大興,以滬海劉家港為起點,至津楊樹碼頭為終,全程“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裏”,航線進入齊魯後,“榮城之石島、俚島,文登之威海,福山之芝罘,蓬萊之廟島,為糧必經之路”。

    芝罘島因為其特殊的形狀,簡直就是海運途中一然的導航標誌,很容易為航海者認識和利用。年經芝罘灣進出漕船千隻以上,運糧100萬石以上。

    到了朱明,海禁是很厲害不假,但那禁的都是百姓。官方組織的海運依舊頻繁,“北望波濤浸遠,玹菟庚癸正堪憐,風微日暮帆檣集,不是當年采藥船”的詩句,就真實地反映了運輸軍糧的船隻麋集芝罘灣的景況。

    例如永樂元年,“督海運糧四十九萬石餉北京、遼東,後增七十萬石”。再例萬曆二十四年,“撥舊日行海水手船隻,淮安運南米一十萬石,山東運登、萊米石一十萬石,俱至平壤交卸接濟”。

    也就到眼下,大明朝國力衰敗至極,芝罘島才海運盡廢。

    可陳華卻覺得彼處不失為一上佳之選,先慢慢的滲透,等到三年後……

    等到三年後的劇變,這裏就徑直可以成為他布置在北方的一橋頭堡。甚至還可以據此為根據地,跟齊魯大地上的義軍勾搭上,成為後者的軍火商。

    陳華是要扶持大明不假,卻也絕不會在三年後拉著隊伍到燕京來硬抗李闖王的大軍。

    扶持大明,把崇禎帝扶持到金陵去也可以啊。順便他還能壓榨一下燕京城內的達官貴人們。

    到時候,李闖王席卷長江以北之地,而大明朝還能在名義上統領著江淮以南的大半個中國。崇禎帝的‘個人威望’可不是弘光帝啥的可比的。同時那個時候,陳華在崇禎帝麵前也肯定有著不的話語權。

    而且除去川蜀的張獻忠,以及閩地的他陳華,崇禎帝能控製的地盤還是不的。隻要能整合起來,跟李自成還有的一打。

    再加上關外的滿清也極可能入關,中原可有的鬧騰,也就有的是時間來叫他繼續實力和布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