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章 大難題(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7136更新時間:2019-07-07 17:25:02

    隻要鄭芝龍能在牛莊一直待下去,甚至還引領型戰船沿著遼河及其支流遊弋出擊,卻絕對能叫滿清如鯁在喉。

    對日後的明清戰爭形勢的發展可是影響巨大。

    “如果鄭芝龍能長期據守牛莊……”

    範誌完的心髒砰砰直跳,這一前景對他的誘惑實在太大了。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清軍此後就很難再掀起如鬆錦之戰這般規模浩大且又持久的戰事了。

    可這至少是給蠻橫的建虜套上了一個籠頭。隻是一個糧食轉運,對於如今的滿清而言就是個大難題。

    更別,鄭芝龍一旦在牛莊站穩了腳跟,就完全可以征調型的戰船,如那老閘船和蜈蚣船一般的,逡巡遼河各道之流。

    要知道,那太子河、渾河,以及遼河的中遊,幾百裏流域,那都是可以讓戰船縱橫的。

    不那鳥船和烏尾船,就以蜈蚣船為例,在範誌完看,那至少可以沿遼河上溯至鐵嶺。而事實上這麽也沒錯,二百年後的道光十六年(186年),清廷就通過遼河船運向山東運糧達100萬石,解了關內百姓的燃眉之急。

    《鐵嶺縣誌》記載:“馬蓬溝乃遼河之古渡也,糧船、貨船、帆船如織,登高遠眺,勢若浮漚,北極風沙南連雲樹,極目之力,頗稱大觀。

    河內最大的是雙桅杆帆船,能載糧500石,相當於五百料船,或是排水量百噸的帆船。現在如何走不了蜈蚣船?

    從馬蓬溝碼頭上船,南可到營口,出海到齊魯,北可到吉木木、塞北草原。

    渾河的水運也是到了0世紀五十年代後才停運,太子河即便是新世紀了,中、下遊依舊可通航。

    這一切都感謝老爺吧,從古至今,遼河下遊寬深的河道一直是中原地區與遼東地區人員、物資往來的然通道,遼河下遊及其支流充足的水量,為遼東地區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之間的水上聯係提供了必要和充分的條件,古代的襄平港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出現的。

    雖然近兩千年以來,由於我國氣候日趨幹燥,遼南海麵高度降低。遼河下遊三角洲漸趨擴大,河道不斷向海延伸,而上遊港址附近的河道或淤淺,或走向變更,促使港址不斷向下遊遷移。

    可現如今的關外區域,到底不是生態破壞嚴重的1世紀。甚至不是19世紀下半業闖關東後的關外!

    遼河河道雖不能與千年前相比,可古時候的遺澤至今仍舊還在。

    不去考慮滿清可能做出的沉船塞河或別的什麽舉措,隻是自然條件,那還真行的通。

    但這一切就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鄭芝龍願意奉命行事,或是,鄭芝龍有把握在冬季時候,河道全都結冰的情況下,守住牛莊城。

    鄭森的臉色很不好看。他萬沒有想到自己明明是來報喜的,可範誌完卻給自己出了這麽個大難題!

    “此事關係重大,非是學生一言可斷的。還需轉回牛莊回稟父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