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為了崇禎好,為了大明好(2/3)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7846更新時間:2019-09-05 08:06:45

    在三方對峙的態勢下,由於大順政權已無力東顧,劉芳亮和郭升明顯處在守勢,這一廣袤地區就成了南明和滿清方麵的爭奪之焦點。偏偏畿南、齊魯、中原一些官紳發動叛亂,顛覆當地的大順政權,也是以恢複明室為號召的。

    這時候的南明本應乘此有利時機出兵北上,盡量擴大統治區。這樣,既可以防止清兵南下,也不失為一種自強之道。然而,金陵小朝廷卻始終裹足不前,一味的株守江南。

    從萬曆末年以來,明廷在同滿清的征戰中屢遭重大失敗,多年的廝殺早就叫他們對正麵打贏滿清不保希望。而且南明朝廷的主要軍事支柱,如洪承疇、左良玉、高傑、劉良佐等人都是屢次敗在清軍手中的敗軍之將,甚至他們連大順軍都打不過,而大順軍既被清兵擊敗,可知強中更有強中手。

    於是,上到崇禎,下到滿城文武,就紛紛接受了史可法的提議。

    自以為最高明的策略是不越雷池一步,免得“挑激”清兵,授以南下的口實。而自身充裕實力贏得足夠多的時間。

    然後,卑詞遜禮結好於清廷,維持偏安局麵也就是必須的了。

    崇禎君臣未必就看不到南明軍隊即使不北上同滿清爭奪齊魯、中原,清軍遲早也會南下收取魯、豫,同南明朝廷接壤爭地的。可不少人偏就自以為得計——自己隻是口頭上對李自成喊打喊殺,而實際交戰就由滿清去跟流寇血拚去,自己躲在江南安心擴充實力。

    這就是坐山觀虎鬥。

    等到那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時候,南明朝廷也能恢複了幾分力氣,屆時與滿清是和是打,就再看麽。

    如此的理念在金陵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便是一些反對者裏,如黃得功這樣叫囂著與東虜勢不兩立的也是少之又少。大多是左懋第這種人,認為南明朝廷方是天下之正朔,與東虜結盟,可令朝廷蒙羞。而不是對那種‘軍事策略’有根本性的反對。

    鄭森心中有些來氣,陳洪範那種人他看不上,但馬紹愉說話陰損,就叫他有些火了。“天生民而樹之君使司牧之。我大明與韃虜接戰二十餘年,陣亡的軍兵將士數不勝數,遼東大地的數百萬蒼生更已經化作了冤魂白骨。更別說韃虜數次入關,無不是屍橫遍野,流血漂櫓。大明喪其刀下民生幾有千萬人也。此等禽獸之人,與我炎黃之民,血仇不共戴天。爾等卻欲使天子與之苟合,莫不怕獲罪於上蒼?”

    鄭大木可也是秀才出身,肚子裏的墨水不是沒有,隻是套大話,做聖人言,詭辯誰不會啊。

    馬紹愉當下就張口結舌。

    但這次的邀請也就不了了之了。

    等到左懋第出來,馬紹愉兩眼通紅,死死抓住左懋第的袖子吼道:“鄭芝龍這匹夫,先不顧朝廷大計動武關外,後又使人截斷使臣,置南北兩國不得親和,其心可誅,其心可誅。以下官見,此賊日後當為朝廷之心腹大患,不可不察……”

    左懋第當即皺眉,怒視了馬紹愉一眼,“馬郎中慎言。安南侯乃國之重臣,豈可肆意詆毀?”雖然他對鄭芝鵬的截斷很有不滿,適才也拒絕了鄭芝龍的邀請,隻是叫鄭森向鄭芝龍回話,他要立刻出使燕京。可這卻不意味著他就把鄭芝龍視為漢奸國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