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2/3)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8538更新時間:2019-09-18 08:03:01

    固然這孫之獬是一個利益熏心的無恥之輩,但現在看啊,那還是有‘一點’可取之處的——橫豎鄭芝龍是挺佩服起這孫子的膽量的。

    就跟老朱家那些個要錢不要命的王爺們一樣,這鳥人也是一個要官不要命的人啊。

    能在眼下的局麵下做出如此的選擇,這是要有大勇氣的,孫之獬比他想的可勇敢多了。

    畢竟,現如今的態勢看,各路明軍的進展隻能用“勢如破竹”這個詞來形容啊。

    那甭管明軍北伐最終效果會是如何,隻眼下看,優勢可盡在明軍這兒。“現在投韃一時爽,日後全家火葬場”在如今局勢下真不是瞎說的!

    但這孫之獬偏就敢一條路走到黑……

    對於鄭芝龍這種‘安全第一’的人言,真就是要佩服的。

    他要當初能有這樣的決心,那早豎起杆子自己打天下了。也不會在大明的旗幟下苟了好幾年,因為士林而廢了不少腦細胞。

    發展到現在,也不見的會比現在局麵差勁。

    因為鄭芝龍的基礎真的不是一般的好,所在的環境,整個南方就沒幾個兵是能打的。

    他固然是不能按部就班的拉出來一支戰鬥力不俗的新式陸軍,可在明末這種比爛的環境下,卻也有把握成為那不是最爛的一個。

    甚至到現在都有可能坐擁半壁江山也說不準呢。

    不過,這兩條路雖然不同,卻都是有利也有弊,鄭芝龍便是做事後諸葛亮,他也想不出孰高孰低。

    甚至他都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現在的這種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於他心頭的那種急促感……

    要不然,就他那“萬事安全第一”的性格,那是絕不會佩服‘頭鐵’的。

    鄭軍攻取青州,大敗肅親王豪格,受降斃殺清軍兩萬人,這可是一場大勝。連同鄭芝龍在青州城外砍殺了被俘的八旗兵,連同戰場上遺留下的屍體築成了京觀的消息,立刻被黑冰台宣揚了出去。

    不過是半月功夫,大江南北便就都有聽說了。金陵城更是收到了鄭芝龍遞上的捷報,斃敵降敵兩萬人眾,內中還有千多人的八旗真韃,這是其他諸路明軍根本無能獲取的大勝。

    而且鄭芝龍拿下了青州,明軍又已經收複了大半個東昌府,留給齊魯清軍的地盤就隻剩下濟南府了。濟南府的麵積也是不小,但再大,這也隻是一個府,一個鄭軍已經揮師殺去的府而已。

    這齊魯極可能就會成為大明第一個全境收複的省份,這可不就是北伐的明證,不就是朝廷的功勞麽?

    然而消息報到金陵,這個本該引起舉朝轟動的好消息卻像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小石子落進了河裏,蕩起幾圈微不可查的漣漪後,就再無半點波動了。

    而此時的金陵城內,到處蔓延的卻都是關於孔胤植的話題。

    鄭芝龍不止給士林撂了顆大炸彈,給金陵朝廷也出了個大難題。這孔胤植該如何處置呢?

    是殺是囚,還是放呢?

    殺,崇禎帝挺願意的,可是朝臣多有不同意見。這從宋到明,還沒聽說有衍聖公被殺的呢。凶殘如金兵蒙元,都乖乖的捧起了衍聖公,大明朝怎麽能對之揮動屠刀呢?

    囚呢,爭議少了不少。因為殺也不是,放也不是。現在誰也不敢徹底為孔胤植洗白的,他也洗不白了。所以,放是不能放的。

    如此看似乎‘囚禁’最是妥當。

    可囚禁之策能讓朝堂上的爭論減少不少,卻不能平息下天下士林百姓們的熱議。

    儒家大義,內諸夏而外夷狄,天地君親師,在後世人看來很迂腐,但對古人而言是不能違的。如果孔聖之後都降了,儒家的一套是不是就要完了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