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1/3)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8184更新時間:2019-10-13 08:08:47

    鄭芝龍並不知道就自己領兵在通州城下的三兩日裏,滿清內部已然就出現了不小的變化。曾經被黃台吉反複吊打的漠南蒙古竟然起了小心思。

    他也不知道阿濟格的兵馬竟然至今還滯留在遼河左右,雖然一部分人馬已經渡過了漲水期的遼河。

    鄭芝龍唯一能牢牢掌控的就是現在的戰局,他需要在最短時間裏攻克通州城。

    哪怕眼前的通州城是一個絕對的硬骨頭。

    那一個個棱堡真的很叫人牙疼的。

    但通州城也並且全無破綻的,對比通州城南、城東和城西,城北就是通州防守力度最小的所在,因為那地方有一條運河穿過。

    所以,通州城的其他三麵都是有兩座小棱堡防禦,但在城北,卻隻有孤零零的一座。

    不是說這座棱堡不中用,質量差,相反,這座棱堡還是通州棱堡群中最大的一個呢。可通州城它並不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城池。

    明洪武元年(1368),因運河漕運興起,明將孫興祖督軍士夯築城牆,外砌城磚,連垛牆高三丈五尺,城周九裏十三步。

    明永樂帝遷都燕京,南北漕運歲入四百萬石,通州作為南北漕運的尾間,城市的主要發展是擴建倉庫帶起的。因為通州在運河上的重要地位,通州倉規模不斷擴大,且城市地位日漸提升,短短二三十年裏便在城西就陸續建起了好幾座大倉。

    到了正統年間,瓦剌軍襲擾京城。總督糧儲太監為護衛西、南二倉,奏建新城。新城東連舊城,周圍七裏。隻設二門,城牆高也隻及舊城的一半。

    如此直到了正德年間,這新城城牆方被增築與舊城平齊。

    所以,這通州城等於是一大一小兩個方框拚湊在一起,城南寬近五裏(新舊兩城相加),城東(舊城城牆)寬止二裏又一百五十步。而城北與城西(新城城牆)那就是一個‘台階’了,沿著運河而築,新城西城約有兩裏長,城北卻是舊城兩裏又五十步,新城兩裏又一百八十步。中間有一條百步長短的城牆(舊城的西城牆)相連通,那本就是舊城的西城牆。

    城北的這座棱堡那就修築在新城舊城的交際處,向外伸出的四個三角炮台(方天畫戟形),各有一門大炮斜對著新舊兩城的北城牆。再加上城外的運河,雖然這隻一座棱堡,數量最少,但也並非是泥捏的。

    鄭芝龍選城北作為突破口,也隻是因為這地方相對其他三個方向而言更便於得手罷了。

    從火炮的散彈射程外鋪填運河,那就是要承受著通州城上和棱堡兩麵的夾擊,也就是鄭芝龍手下有不少的俘虜,若是全叫鄭軍去,那損失可就真的大了。

    鄭芝龍定下的位置是新舊兩城貼近城牆角的位置,卻又不超過城角,這樣能最大限度的隔絕來自城東城西兩麵棱堡的威脅。

    那先就是調動火炮,把一門門大炮從城南城東運送到城北,也就是之前時間裏,鄭軍早就把事情做妥當了,運河兩側早就填塞的瓷實,現在把一門門大炮送過河去,一點也不耽擱時間。

    豪格也不是傻子,自然清楚鄭軍如此動作的用意是什麽。

    清軍也在城北著重增添了重兵,再叫一等公圖賴親自坐鎮。

    所以,這戰鬥一開始就特別的激烈。

    鄭軍先就組織戰俘去填河,城頭上、運河以南的清軍第三道防線裏的兵馬,還有棱堡,劈裏啪啦的,槍炮都一窩蜂的打來。

    就算鄭軍組織火力壓製了通州城頭的清兵,同時戰壕也挖到了運河邊上,組織臼炮不停的轟擊對岸,可被驅趕著去填河的俘虜還是死了一大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