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2/3)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7960更新時間:2019-11-02 08:18:45

    曾公亮帶人著的《武經總要》,裏麵記錄了三種藥粉配方及多種火藥武器,並配有插圖。

    作為磁州州官,一名大宋朝的中高層官吏,宗澤還真不覺得火器有甚神秘的,更不覺有甚大驚小怪。

    他現在正一邊秣兵曆馬,另一邊再去跟王雲打官司呢。

    而此時的東京城呢,那也是一片驚恐之中。

    斡離不率大軍都殺到東京城外了,趙桓還不知情呢,他先前以為有折彥質和李回的十幾萬大軍,就能把金兵拒之以黃河之外。卻不想十幾萬大軍一夜之間分崩離析。消息傳入東京,他是急忙使人召開朝會。

    那有大臣認為,敵軍乘機渡河,擊鼓而南行,很顯然有輕視我軍之意。現在,我們不如在京城的四方十裏之內,各屯兵二萬,堅據要害,以挫敗敵之陰謀。再從別處調兵萬騎,前來助之,絕敵糧道。堅壁清野,以待敵糧草困乏,且竭力使其無法四處劫掠。安排間諜偵察其內情,尋找敵之薄弱環節。不時出兵,探其虛實。再令河北各地郡邑結營自守,並趕緊派使者北去拜康王為元帥。令康王集中河北兵力,揚言率兵直搗燕山,以動搖敵之軍心。然後,康王秘密領軍渡過黃河,匯合四方勤王之師,繞到敵軍背後,夾攻敵軍。若如此,則敵不難亡也。

    也有大臣認為,現在敵兵氣焰囂張,而我軍挫衄久矣。聞敵深入,氣益不振。若是再戰,恐仍不能勝敵,反而有傷國體。不若保護皇帝出城,以避敵鋒芒,然後徐議禦敵之策。若孤城自守,能堅持多久?

    如此,有人主張守城以待援,有人主張出城以避敵,大臣們唇槍舌劍,爭論不休。究竟該如何選擇?趙桓也猶豫不決。廷議一直開到深夜,也沒做出決策。

    然後天還沒亮,就有斥候探馬回來報告說:金兵騎兵已經渡河。

    對此,那殿上的君臣們還不全相信。趙桓又遣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候劉嗣,率領三百騎兵從封邱門出城,往遠處偵探。

    然後劉嗣馳馬回來報告說:“我軍剛到陳橋,便遭到金人掩殺,受傷者有幾百人。”

    趙桓與朝廷大臣們這才如夢初醒:原來敵軍已到達京城北郊的陳橋。大家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倉皇不安,而計無從出。

    這個時候他們如何還有閑心去理會宗澤跟王雲之間的官司?

    宗澤王雲的上疏並沒有叫趙桓和朝堂眾臣們在意,相反,是他們的上疏更叫趙桓君臣注意到了趙構。

    金兵鐵騎已經抵到陳橋,那趙桓就是要逃都難了。這個時候似乎也隻有依照何栗等主戰派們的建議,拜拜趙構為兵馬大元帥,令康王集中黃河以北之兵力,揚言率兵直搗燕山,以動搖敵之軍心。實則秘密領軍渡過黃河,匯合四方勤王之師,繞到敵軍背後,夾攻敵軍。

    但遠在磁州的趙構如何能知道京師事,他就一門心思的弄自己的藥粉。宗澤也盡數供應,橫豎與磁州城內的儲備比,是不值一提的。

    但就在磁州城內宗澤與王雲鬧的不可開交時候,知相州汪伯彥的一封急報,徹底叫磁州炸開了鍋。

    汪伯彥是崇寧二年(1103)進士,這年五十七歲。考中進士之前,他就很有才名,被祁門知縣王本看中。王本特築英才館,請他去當塾師。還把親侄兒秦檜從應天府接到祁門,跟著他讀書。據說,秦檜在英才館讀書時,曾有人預言說:祁山小邑,一書院有二宰相在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