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2/3)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8048更新時間:2019-11-02 08:18:45

    萬幸西路金軍的統帥是粘罕,嚴令諸兵騷擾陵墓,任何人不得劫掠陵廟裏的器物。還率領高級將領們拜祭真宗和仁宗陵墓,禮節非常恭敬。

    但也有消息說,粘罕固然拜祭了真宗和仁宗陵墓,卻又似要毀掉太宗和神宗陵墓。

    趙構心裏估摸著,粘罕這般做多還另藏著深意。

    真宗是簽署了澶淵之盟,仁宗更是以愛好和平著稱,死訊北傳,連遼人都失聲痛哭。倒是趙老二和宋神宗,多次舞起大棒。

    粘罕如此區別對待,十有八九是在向趙宋表明一種態度。

    怕是這個時候金兵也沒想過能拿下東京城吧。

    可不管怎麽說,隨著王襄的這麽一逃,河洛落入了金兵的手中,東西兩路金軍會師東京城下已經無可阻攔了。

    偏偏東京城傳來的消息是,趙桓君臣至今也沒有放棄與金國議和的念頭。

    金軍前鋒都已經殺到城外了,他們還不以軍情緊急宣布京城戒嚴。而是封鎖消息,不說金人已經到了京郊,而是以防火為由,命令保甲、軍人、百姓、僧人、道士等等悉數登上城牆,守衛京都。

    然後下令耿南仲和聶昌以通和國信使為名,立即出發,分別出使宗望和宗翰軍中,負責辦理割讓河北與河東事宜,以使金軍停止進兵。

    趙桓對停戰還抱有一定的幻想,幻想著,金人在得到河北與河東地區之後,能罷兵而回。

    趙構自然就沒能拿到自己盼望多日的權利詔書了。

    這眼看著閏十一月都要到了。金軍兩路兵馬前鋒已經會師東京城外,後續兵馬也陸續趕到,總數大約有十萬餘眾。斡離不將大營屯駐於京城東北郊區的劉家寺。粘罕將大營屯駐於京城西南郊區的青城,這裏有宋朝皇帝舉行郊祭的齋宮。

    金軍主力逐漸散開,在京城四壁分別設置若幹軍寨,將京城四周都圍閉起來。軍兵在城外更是公然舉著旗幟,往來於各軍寨之間。

    他們還拉來了不少民壯,或是運送糧草,或是運石伐木,製造攻城器具,人數甚多,充數於其間。

    趙構且還能靜下心來等候著,基於腦子裏的曆史,他是很篤定那最後的結果的。

    王雲也不再堅持出使金營了,耿延禧、高世則等人更是惶恐忐忑,惴惴不安。二人還都覺得磁州太不安全,建議趙構回到相州,將實情上奏去,然後在相州待命。可是,磁州若是不安全,那相州就一定會安全嗎?

    對比汪伯彥,趙構還是覺得磁州的宗澤更靠譜一些。

    然而汪伯彥、宗澤此時卻都苦惱的隻想砸頭。

    東京城傳出了兩份旨意,一是令本路諸郡召集土豪民兵,抗擊金賊;一是令河北不得鼓動民間起兵生事,有礙和議。這兩份聖旨幾乎同時下達,相互矛盾,這該如何執行?

    汪伯彥身穿戎裝,肩背橐鞬,率領馬軍千騎親自趕赴磁州,把事兒一說,向趙構言語道:“今日朝廷旨意不明,臣等左右不是,大王皇帝親弟也,願大王審議國計。”

    意思就是想請趙構給背個鍋。

    “汪相公可是給小王出了個難題。”趙構並不搭話,而是用眼睛去看宗澤,去看王雲,“你二位以為小王能做這個主麽?”

    這不是選哪個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選的問題。

    宋朝有出身宗室的臣僚,比如相州通判趙不試,這是趙老二的第六世孫,很有能力的一個人。可是,如趙不試這般可以做官參加科舉的人,那都是遠支子弟,除了還姓一個趙字,對趙桓的皇權根本就沒有半分威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