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七十一章 趙桓的腦補(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5968更新時間:2019-11-02 08:18:50

    “臣耿延禧/宗穎拜見陛下。”

    二人規規矩矩的行禮,趙桓臉上的神情也非常歡喜,隻有身邊的人才知道,適才曹輔退下去後皇帝的臉色有多難看。

    “賜座。”

    “二卿不畏艱險,前來城中報訊,朕當行重獎。”

    趙桓一開口就叫耿延禧高興不已,他當日跟著趙構去出使金營,現在又隨著曹輔冒險回京城,唯一的目的不就是立功麽。

    他爹可是趙桓的老師,十幾年朝夕相伴,不離不棄的鐵杆。

    耿延禧本人與趙桓也熟悉的很。

    對比徽宗對蔡京的幾個兒子的慣例,耿延禧事實上不需要這麽拚命的,也能輕鬆的躍居高位。但耿南仲不是蔡京啊,這人還是很在意自己的‘一世清名’的。

    如何願意叫兒子這般得來富貴?

    那耿延禧要想當高官,必然是要立下真功勞的。這隨著康王出使金營,在耿南仲眼中就是一個捷徑。

    因為趙構奉命北去的時候,宋廷君臣都還對宋金議和保有很大的希望的。

    耿延禧隨趙構向北,看似有風險,金人都不知道扣了多少宋室的使臣了,但收益高啊。最主要的是,耿延禧身後有個老爹在,隻要宋金議和了,耿南仲還能要不會自己的兒子麽?

    就是當初趙構說話,那也是‘深入不測虜廷,未有還期’,而不覺得真有生死性命之憂慮。

    耿延禧領命之後,趙桓還特意把耿南仲召入宮中,對他說:“康王要求卿之子為官屬,他不辭而往,朕甚嘉之。”

    耿南仲對說:“臣隻有此子,國家艱難之時,豈敢辭?”

    趙桓則繼續勸說:“不如宣來奏事如何?”

    耿南仲直言謝絕,說:“康王既往,而臣子獨宣,無此理也。”

    然而等到耿南仲從內殿退出,路上,就內侍跑來交給他一份禦筆:耿延禧速宣回奏事。

    趙桓這是真把選擇權教給了耿南仲手中。

    但耿南仲堅拒,向趙桓奏道:“康王為國出使,臣子之不肖,得奉使左右,幸也。若獨宣回,臣何麵目?”

    趙桓如是大筆一揮,把耿延禧任為龍圖閣直學士,賜金帶一條、通犀帶一條、錦綺等一百匹,靈寶丹、蘇合香、圓透冰丹各一百貼,茶一百斤,四和香一百兩,餹霜一百斤。

    龍圖閣直學士可是從三品,與之前的中書舍人相比,耿延禧已經能稱得上一當朝大員了。

    但他心中實也滿是感慨的。

    這從離京到現下的回京師,攏共就倆月時間,局麵卻已然天翻地覆。

    若不是他們父子與趙桓綁的太死太深,想要下船都難,他們都想跟著康王混了。這不是說趙構的人格魅力很強大,或是那是是非非的傳聞真的就那麽要得人心,而是實實在在的局勢。

    趙構手握上十萬的大軍,又有擊敗金軍解開汴京之圍的名聲,這是什麽都有了。要是在金兵退去後,他就率軍入城,一舉廢了趙桓的皇位,自己黃袍加身,那還不是輕而易舉?

    便是滿汴京城的軍民官員們也更希望龍椅上坐的是一個更有本事有能耐的人吧?

    可是趙桓還在汴京城,耿家父子就是要改換門庭,都沒人信。更別說康王對於他們父子一般般的很,全然沒有對待宗澤等人的熱情。耿家父子就隻能繼續忠於趙桓了。

    “國家之難,君主憂辱。苟可以了事,臣當義不得辭。”

    耿延禧正色的說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