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4808更新時間:2019-11-30 18:28:35

    劉韐是準備把自己餘生都付於此地的,這不是他的一腔情願。為官數十載,劉韐早就明白了一個事實——幹事情是不能隻憑滿腔的熱血或激情的。

    他有信心在餘生的歲月裏在荊湖之地做出一片事業來,那最大的原因就是燕王的支持。

    燕王曾告訴過他,待到天下大定之後,他會普查天下之民,將那家無寸土的佃戶之民遷往荊湖之地,遷往河套之地,遷往東北之地。

    這句話甚至都可以說是‘耕戰製度’在某種意義上的補充。

    早前燕王設立軍功田,一時間天下沸騰,然後燕王且在報紙上宣說:大宋立國近二百年,因為不限製土地兼並,天下無有寸土之民甚多,這些都是大宋的隱患,如何能置之不理?他要西擊黨項,東伐金虜,可不止是對外征戰,揚大宋的威儀,更是用朝廷大軍的兵戈來為天下之子民奪取更多的土地。

    當時劉韐就從中看到了秦漢耕戰之製的延伸,也看到了大宋江山的未來。

    對比他第一次知道‘軍功田’時候所升起的擔憂,那一刻的劉韐才算徹底的釋懷,徹底的放心。

    中原之地雖然廣闊,但終究是有數的。燕王施行耕戰之策,那短期裏兵武必然銳不可當,奪取天下隻是早晚事矣。到時候朝廷手裏的官田一片片的撒出去,那可以撒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卻不可能揮灑一輩子。早晚朝廷會把自己手中最後的一畝官田給分配出去,到時候又該如何收場?之前時候他的想法隻有一個,那隻能學劉漢!

    西漢早期時候依舊有耕戰之風,雖初期一度施行“黃老政治”,一度縱容私人工商業發展,但僅是作臨時調適或某種補充,耕戰模式依然處於主流和鼎盛。西漢帝國得以集中控製數以千萬計的人力、財力和軍隊,著手從事秦帝國未盡的功業。特別是漢武帝時,主動出擊匈奴和經營西域及西南夷等功業,可與秦始皇媲美,所依賴的就是耕戰二字。

    但在武帝之後,這兩個字慢慢就退出了曆史的舞台了。

    原因不是劉漢的外在威脅已經大幅度削弱了,而是武帝末年舊有兵製已經遭受了嚴重破壞。

    漢武帝對周邊四夷的戰爭前後持續了四十餘年,兵連禍結,及至武帝晚年天下困頓,民不聊生。無數小農之家破產流亡,漢軍的兵員沒有了,而不少豪強殷富之家則多以買到複除特權,不再負擔兵役甚至是賦稅,番上的舊製難以維持,於是刑徒兵、蠻族兵、奴兵、和募兵遂應運而生,而耕戰二字就日漸熄聲。

    如今這項政策再度複蘇,那究竟是利國還是壞國呢?

    當時別說是站在趙構對麵的劉韐,就是趙構手下的一些人也看不透,他們想的或許隻把這政策當做一種過渡政策,當大宋帝國內部平穩了,外部威脅也盡數被蕩平後,該改變的自然就改變了。

    直到趙構的那番話刊登出來。

    而現在他向劉韐許諾要遷無地之民移去荊湖,這就叫劉韐全然放心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