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八十章 該嶺南了(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5476更新時間:2020-01-20 16:35:46

    也就是李朝老實,加之稱王五十餘年的李仁宗在靖康二年一命嗚呼,其侄李陽煥繼位,年僅十三歲。由大臣劉慶潭,張伯玉等攝政,李朝也是國勢震蕩,以穩為主。

    要不然猛地發兵殺入廣南西路了,隻要把境內的土官給搞定了,就肯定能勢如破竹。

    可以說,整個嶺南都空虛之極。

    陳遘上任後,先就著手組建地方守備軍,那唯一的優勢便是這地兒的錢糧倒是不缺。

    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有錢!

    不過這錢糧有一部分被割出去組建水師了。趙宋在南洋的發展,比如呂宋,比如淡馬錫,所需錢糧也皆是嶺南所出。

    這倒引得李朝一陣慌亂了,從來就沒有正規水師的他們,這兩年裏也組建起了一支江海兩用的水師,但規模真心不大。因為這東西太廢錢糧了,就李朝的國力,根本無力支撐起一支快速完備的大型艦隊。

    李朝能做的就是搭起一個框架,然後一年年去慢慢的填補。

    對李朝的戰事,趙構全盤交給了陳遘。什麽時候可以發兵,具體的如何動兵,這都看陳遘的。但中央對這場戰爭的支援卻是有限的,戶部根本就不打算分出錢糧來。

    而陳遘完美的把所有的問題全都解決。

    從整頓兵馬,到擺平廣南西路的那些個羈縻州縣,那地兒有點敏感了。大宋要在那裏大張旗鼓的動用兵馬,必須把當地的土著,還有相隔不遠的大理也要打聲招呼。

    陳遘現在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汴梁下旨了。

    而徐徽言就是那個來向趙構匯報的人。

    所有的計劃,還有陳遘手中握著的錢糧物資,都在徐徽言的心中,他隨身帶的還有陳遘的奏折。陳遘沒有用“快馬急報”的形式往汴梁傳信息,因為不安全。

    誰知道這兩年李朝在嶺南花了多少功夫呢?

    陳遘一點險都不願意冒。

    曆史是不會忘記徐百祥的,就像不會忘記投奔李元昊的張元和吳昊一樣。

    這個徐百祥也是個讀書人,早年也曾十年寒窗,苦讀書史,小有些才學。誰知時乖命蹇,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中,年華老去一事無成,自詡滿腹經綸而沒有用武之地,漸漸怨天尤人,滿腹怨氣,認為宋朝皇帝和官吏有眼無珠,不識賢才,才耽誤了自己大好前程。在聽聞宋朝和交趾國關係緊張時候,不由的心中一動,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張元、吳昊兩個大好例子就在前頭豎著呢。

    於是他提筆給交趾國的國王寫了一封信。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記載了這封信的內容。信中對交趾國王說:“大王您的祖上也來自閩中,您的文武大臣很多也來自中原。我才幹突出,中原皇帝卻不用我,我願意到您麾下效力。現在兩國形勢緊張,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我可以作為內應。”

    然後就有了熙寧一戰,然後就有了邕州等地數十萬百姓的死傷。

    不過更可悲的是,當李朝兵馬麵對郭逵等率領的趙宋精兵連吃敗仗時候,卻第一個把徐百祥拋出去做了替罪羔羊。

    陳遘現在防備的就是第二個、第三個徐百祥。

    這兩年,趙構的那些政策得罪了太多太多的士大夫了。錦衣衛、皇城司破獲的一些針對藥粉配方的盜竊案,內裏可不止是外族人。

    誰敢說嶺南的士大夫裏就沒有那豁的出去的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