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2/2)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4932更新時間:2020-01-31 08:18:15

    那些官員、貴族和地方豪強(大奴隸主),及諸蠻酋長,一些個地方實力派很幹脆的選擇了馴服。

    在麵對不可抗拒的力量時候,他們顯然沒有太多的忠誠為李朝舍生忘死。

    保國還是保家?這一問題的答案很顯而易見。

    哪怕他們這兒被納入中原王朝後,法規製度上的改變,會極大的損害那些地方家族的實力。可這些個地方派依舊不敢反抗。

    中原王朝的兵鋒是多麽犀利,那是他們都親眼目睹的。李朝的大軍已經灰飛煙滅了,他們的實力比之先前的李朝又如何呢?這反抗的結果隻有毀滅。而他們絕對不想身死族滅,那就隻有順服的去割肉,哪怕會讓自己傷筋動骨呢。

    從土地到奴隸,還有官位,改朝換代的結果對於本地的地方實力派那是一個全方位的削弱。

    誰叫李朝剛建國時候的製度那般粗糙呢。

    李公蘊(李太祖)將丁朝和前黎朝時期的十道,改為二十四路。因為十道製度令地方將領既握有重兵,又兼管區域政事,權力過大。可‘全國’拆分為二十四路後,軍政權力依舊操於州牧手中,地方權柄依舊很強大。

    李德政(李太宗,公蘊子)立下規定,每年與各級官員舉行一次盟誓,向李氏宣誓以表效忠。

    這等事要放到中原,那簡直是笑掉人的大牙。

    李朝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直叫人想到了周天子和春秋諸侯王,而根本不像君王與臣子。

    李朝曆代君主還愛分封各子為王,到國內要地鎮守。在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地,設州、寨,驩州及愛州特設寨,實行軍事統治,以應付南鄰占婆。少民地區為本地酋長世襲之地,大者名州牧,小者名首領,後來因地域逐漸分割,酋長勢力漸弱,李朝派知州一人,酋長直接隸屬,而這類的州到了眼下時候已經被稱為“鎮”了。

    現在,隨著李朝的完蛋,其地方實力派就剩下了李朝的一部分宗室貴族和地方官員、諸蠻酋長。而這些在李朝屬於統治階層的人,與其下的士大夫、豪強階層,通通都可以用‘奴隸主’三字來形容。

    明明是華夏的千年故土,飽受熏陶,可一旦自立,卻直接玩起了奴隸製了。

    不管是前頭的丁朝和前黎朝,還是之前的李朝,奴隸製都是剛剛的。就是李陽煥前頭的李仁宗,主宰江山五六十年,聲望那般高隆,威嚴那般強勢的一個君王,也隻能動一下‘私奴刺墨(黥字)之禁’,對奴隸在人格上稍加改善,規定:凡京城內外諸人家奴仆不得刺墨胸腳,如禁軍樣,及刺龍文於身上。實則呢,對奴隸製根本就沒有觸動。

    也所以,當陳遘接到趙構的旨意,開始揮舞著刀子對當地的豪族、官員、酋長等實力派‘斬草除根’的時候,後者果斷的忍不下去了。

    他們願意自我切割,好換取自己日後的繼續存留。可趙構的意思卻是要把他們遷入嶺南,就跟當年西漢中前期,盡遷天下豪貴居五陵之地。

    這可是要斷他們的根基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