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肯吃虧的人才不會吃大虧(2/2)

作者:王迪字數:5624更新時間:2021-05-01 10:49:23

    一個在形體上支支離離、疏疏散散的人,尚且可以明哲保身,頤養天年,那麽,把這種支支離離、疏疏散散從而遺形忘智、大智若愚的精髓運用到立身處世的方法中去,難道還不可以逢凶化吉、遠害保身嗎?

    管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他幼年時,家境貧寒,與鮑叔牙為友,兩人親密異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後來,管仲做了齊襄公大弟公子糾的師傅,鮑叔牙做了齊襄公小弟公子小白的師傅。當時齊襄公非常殘暴,不問政事,殘害忠良,被公孫無知所殺,國內大亂,管仲護著公子糾避難到魯國,鮑叔牙隨公子小白亡命於莒國。

    幾個月之後,叛亂被平定,公孫無知也被人殺死。齊國無人執政,國內混亂不堪,逃亡到魯國的公子糾和逃亡到莒國的公子小白見時機成熟,都急著設法盡快回到國內,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公子小白行動迅速,提前出發了,管仲在探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公子糾的利益,帶領一批精兵強將,連夜趕到公子小白回國的路上,設下埋伏,準備把公子小白射死在路途中。當公子小白一行來到設伏地點時,管仲操起弓箭奮力向小白射去,隻聽“咚”的一聲,小白慢慢地倒在地上。管仲以為大功告成,放心地回去稟報喜訊。

    其實,管仲的一箭並沒有把小白射死,隻是射中他衣服的帶鉤(腰帶上的銅鉤),小白當時急中生智裝死倒在地上。經過此次事變,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謹慎行事,整理好隊伍後,大隊人馬急速秘密地向齊國挺進,終於趕在公子糾之前到達了齊都臨淄,奪取了齊國國君的寶座,曆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當了齊國國君以後,準備請鮑叔牙出任宰相。鮑叔牙非常誠懇地推辭了,他對齊桓公說:“我是個平庸之輩,以我的才能,不能使齊國富強,更不能替您成就霸業。您要想有所作為,還是請管仲來輔佐您吧。”齊桓公初聞此言,感到非常驚奇:“管仲不是我的仇人嗎?”提起管仲,齊桓公就憤憤不平,念念不忘那一箭之仇,恨不得把管仲剝皮抽筋,才解心頭之恨。鮑叔牙對管仲的才能非常了解,他在齊桓公麵前直陳管仲的英明蓋世,說其乃安邦立國之棟梁,並懇請齊桓公拋棄前怨,化解舊仇。他替管仲解釋說:“那時候,管仲是糾的師傅,當然要為其主人謀利益。現在如果您能任他為相,他會為您盡忠盡瘁,此乃齊國之福也。”經鮑叔牙這樣一說,齊桓公的氣也就消了。

    在管仲回到齊國以後,齊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經過一番懇談,齊桓公才發現管仲真乃曠世奇才,於是任命他為齊相,把輔政大權全部委托於他。管仲任相以後,進行了有名的改革,沒過幾年,齊國國富民強,齊桓公率先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不禁得意地說:“吾得管仲,猶飛鴻之有羽翼也。”

    在道教的神話故事中,常常有這樣的說法:“當神仙想點化某個人時,必然會先考驗這個人,讓他吃無法想象的苦,忍受無法忍受的事情。”如果這一關過去了,那麽這個人就會一步登天,從此超凡脫俗,神通無限。

    頓悟舍得:

    人生命的軌跡總是有可以預料之處,對於那些吃了虧的人,無論是社會還是人,總會給予相應或更多的回報。相反,總愛貪便宜的人最終貪不到真正的便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